ID: 21854855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1《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01-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68160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
  • cover
(课件网)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题西林壁》、《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等。 作者名片 “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文体介绍 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2、注意字音,把握节奏。 整体感知 字音识记 suì q n 字音识记 zǎo xìng 字音识记 héng 交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欲( ) 2、欣然( ) 3、念( ) 4、遂( ) 5、至( ) 6、亦( ) 7、相与( )8、交横( ) 9、但( ) 10、耳( ) 想要 高兴的样子 想到 共同,一起 交错纵横 只,不过 文言词语积累 到 于是 也 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⑴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⑵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当时作者因乌台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⑶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⑷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行:散步。 ⑸念:考虑,想到。 ⑹遂:于是,就。至:到。寻:寻找。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⑺寝:睡,卧。 ⑻相与:共同,一同。中庭:庭院里。 ⑼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⑽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藻,水草的总称。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⑾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⑿但:只是。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一词多义 与 遂 至 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 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 谨至承天寺。(于是) 遂迷,不复得路(终于)《桃花源记》 遂至承天寺。(到) 寡助之至。(极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寻 空 寻张怀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