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58113

五年级第十三课 学会健康的沟通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12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476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五年级,第十三,学会,健康,沟通,心理健康
  • cover
《学会健康的沟通》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健康沟通的概念,准确阐述其关键要素,包括清晰表达、积极倾听、尊重理解和恰当反馈。 2. 熟练掌握至少三种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如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与简洁性、非语言沟通(肢体语言、表情等)的合理运用、倾听时的专注与共情。 3. 能够运用所学沟通技巧,在模拟情境和实际生活中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效理解他人意图,成功解决常见的沟通问题,显著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丰富多样的案例分析、生动有趣的角色扮演、深入热烈的小组讨论和真实有效的实践体验,引导学生深刻观察、细致分析不同沟通方式产生的截然不同结果,着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严谨的分析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沟通场景模拟,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切实提高沟通技巧运用水平,增强应对复杂沟通情境的自信心和实际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深度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包容他人的积极态度,显著增强学生在沟通中的同理心,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感受他人情感需求。 2. 大力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沟通意愿,努力建立和谐、稳定、健康的人际关系,有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幸福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全面、深入理解健康沟通的内涵和重要意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沟通对个人成长、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念。 2. 系统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如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专注共情的倾听技巧、积极恰当的反馈方式以及自然得体的非语言沟通手段,切实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效果。 (二)教学难点 1. 深入探究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克服在沟通中常见的不良习惯和心理障碍,如自我中心、急于表达、打断他人、缺乏耐心等,真正培养学生耐心倾听、真诚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良好沟通习惯,实现有效倾听。 2. 精心培养学生根据不同沟通对象、情境和目的,迅速、准确判断并灵活选择运用最适宜沟通技巧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沟通场景中实现良好沟通效果,达成沟通目标,建立和谐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实践法、案例分析法、体验式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 广泛收集与健康沟通紧密相关的典型案例、真实故事、生动图片、精彩视频等资料,精心制作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画面精美的教学课件,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 用心准备充足且多样化的模拟沟通场景道具,如各种桌椅摆放道具、不同类型的卡片(写有沟通话题或提示)、角色扮演服装道具(如帽子、眼镜等简单道具以增强角色代入感)等,确保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活动的顺利开展。 3. 精心设计全面、细致且科学合理的沟通技巧评估表格,用于准确评价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沟通表现,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后续教学提供有力参考。 (二)学生准备 1. 认真回忆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交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沟通问题,详细记录具体事例,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当时的感受,精心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问题意识。 2. 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用于记录课堂上学习的沟通技巧、案例分析要点、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反思以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总结归纳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游戏导入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传递信息”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 7人,每组学生排成一列纵队。教师向每组的第一个学生展示一张写有简单信息(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