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59594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二)课件(共48张PPT)-【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日期:2025-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25704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课堂,九年级,PPT,核心,同步,新课标
  • cover
(课件网) 统编版 语文 九年级 下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目录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诗文朗读 内容精讲 结构梳理 主题归纳 艺术特色 课后作业 课文: 《南安军》 《别云间》 《山坡羊·骊山怀古》 《朝天子·咏喇叭》 新课导入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它们以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打动了无数读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五首古诗词,你最喜欢哪首呢? 重点: 1.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并理解诗歌的大意。 2.赏析诗歌,品味诗歌语言的妙处。 难点: 领会诗歌内涵,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写作背景 公元1279年(帝昺祥兴二年),南宋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在五月四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此诗。 诗文朗读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内容精讲 1.深入理解“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的内涵。 “山河”代表国家的自然景观,象征着永恒和不变;“城郭”则指代城市和家园,代表了暂时和变化。两者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永恒的信念以及对暂时沦陷的悲愤。 内容精讲 2.探讨“出岭同谁出?归乡不如归!”的情感表达。 “出岭”意味着离开熟悉的环境,而“归乡不如归”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归乡无望的心境。 结构梳理 南安军 承:行程孤单 身系拘囚 转:山河永在 继续斗争 合:决心殉国 以死明志 起:地点景色风雨梅花 民族正气 血泪凝铸 主题归纳 表现了诗人对大宋收复山河的信心以及对敌人的蔑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在被俘时心中的悲苦。在全诗末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 艺术特色 对比手法 。 诗中“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比祖国山河的永存与城郭的暂时沦陷,突出了诗人深沉的亡国之痛和爱国情。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和有力 。 艺术特色 2.用典 。 诗中“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运用了伯夷、叔齐的故事,表明诗人宁可饿死也不与元兵合作的高尚气节。这种用典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委婉含蓄,彰显了诗人的民族气节 。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作者简介 夏完淳(1631年10月—1647年10月),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祖籍浙江会稽。明末诗人、抗清英雄。有《狱中上母书》等。 写作背景 顺治三年,完淳与陈子龙、钱旃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上书鲁王(朱以海),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夏,作者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别云间》就是作者在被解送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 诗文朗读 别 云 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ɡuān 内容精讲 1.诗中围绕哪个字抒情述怀?全诗是如何抓住这个字进行抒情述怀的? 全是围绕“别”字抒情述怀。 首联写再别;颔联写别情;颈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