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各阶层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历程 阶级 时间 历史事件 结果 封建地主阶级 19世纪60到90年代 农民阶级 1851———1864年 19世纪末 资产阶级维新派 1898年 资产阶级革命派 1911年 认识: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失败 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单元回顾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历史呼唤新的革命力量和方向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任务 (起止时间:1919———1949)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 1919年 1949年 1840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无产阶级领导)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资产阶级领导) 主题解读 1915 —1923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2.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基本内容; 3.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学 习 目 标 壹 新旧冲突乱象生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军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不安 袁世凯意图复辟帝制,破坏共和,接受“二十一条” ①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 1.背景 1914年9月,袁世凯在北京孔庙举行祭孔 1913年6月22日,袁世凯正式发布尊孔令,宣称孔子为“万世师表”,其学说“放之四海而皆准”。 “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仰自由相违。” ———蔡元培 “孔子之道”主要指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传统封建道德礼教。 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和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武器。 新思潮 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受知识阶层欢迎。 旧思潮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新旧思潮冲突 “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1.背景 ② 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革新。 开始时间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阅读课本P58-59页,完善新文化运动的相关信息。 2.兴起 胡 适 24岁 1910年留学美国 北京大学教授 《新青年》主编 1913留学日本 北京大学教授 《新青年》主编 1902年留学日本 北京大学讲师 《新青年》主编 李大钊26岁 鲁 迅34岁 陈独秀36岁 早年留学日本 北大文科学 《新青年》创刊人 蔡元培50岁 北京大学校长 支持新文化运动 北大校徽 鲁迅设计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一列青年比肩而坐,似在等待某种召唤,昭示着《青年杂志》目标受众是青年学生群体。 法文“青年” 向读者推荐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鼓励中国青年像卡内基一样积极进取,奋斗拼搏。 《新青年》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其发刊词《敬告青年》一文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 1916年9月起,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1917年1月,陈独秀受蔡元培之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迁入北京大学。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陈独秀认为怎样才能摆脱蒙昧的时代? ……经历了月刊、季刊、不定期刊等阶段 1926年7月终刊,总计出版63期。 陈独秀 胡适 蔡元培 李大钊 鲁迅 传统国学大师辜鸿铭 佛教哲学家 梁漱溟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蔡元培(1868-1940) 浙江绍兴人 从图片可以看见持不同甚至相反政见的人同时在北大任教,有激进的胡适,也有保守的辜鸿铭,显示了北大博大的胸怀与新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