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来说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如水的三态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发展思维。 3.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科学态度目标: 1.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2.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和空气、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知道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来说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如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难点 1.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发展思维。 2.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橡皮泥、圆头剪刀、白纸、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湿衣服晒干,水变成了水蒸气;冰块化了,冰变成水;屋顶结冰,水变成了冰。 2.出示记录表格。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出示答案并小结:水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态变了,但它本质没变。 【设计意图】 借助常见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复习回顾水的三态变化,考查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由此与接下来的捏橡皮泥和折纸活动对比,归纳总结共性。 二、探索新知 1.教师出示图片,抛出总的问题:你注意过图中这类变化吗? 它们的变化与水的变化是不是相同呢? 2.教师布置任务一:橡皮泥创意秀 ①设计自己想要捏制的物品。 ②将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的物品。 ③试着把橡皮泥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教师播放视频———橡皮泥制作示范。 学生观看视频参考方法,按任务说明完成橡皮泥制作。 3.教师出示表格并提问:橡皮泥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学生结合动手体验和观察回答。 教师出示答案并小结:橡皮泥可以变成不同的形态,但依然是橡皮泥。 4.教师布置任务二:折纸创意秀 ①构思想要把纸折成什么。 ②将纸折叠成不同的形状。 ③再把纸撕一撕观察变化。 教师播放视频———折纸制作示范。 学生观看视频参考方法,按任务说明完成折纸制作。 5.教师出示表格并提问:纸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学生结合动手体验和观察回答。 教师出示答案并小结:纸经过折叠、撕扯后,形态变了,但依然是纸。 6.教师出示水的三态变化示意图。 教师出示三组变化的表格并提问:比较水、橡皮泥和纸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表格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物质的形态变了,但还是原来的物质。 【设计意图】 提出聚焦部分问题后,带着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接下去的探索活动。学生在探索研讨中理解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来说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然后对比橡皮泥、水、纸变化的相同处,发现物质的大小、形状等特征的改变不影响物质的本质变化。 7.教师提问:找一找,生活中有类似的变化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补充举例:被捏扁的易拉罐、被折断的筷子、破碎的玻璃等。 8.教师谈话: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观察它的变化。 播放视频———瘪的乒乓球。 教师提问:为什么瘪了的乒乓球能够恢复原状?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乒乓球内的气体遇热膨胀, 瘪的部分体积增大。 【设计意图】 该环节为拓展内容,聚焦于生活应用。一方面是为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