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级下册19《我能原谅他》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初步理解“原谅”的含义,知道在与小伙伴相处时可能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而原谅别人是一种好的做法。 引导学生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和行为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原谅,如说“没关系”、微笑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故事、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思考的能力,帮助他们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原谅他人的过程。 鼓励学生观察和回忆自己与小伙伴相处的经历,提高他们对人际交往中矛盾处理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宽容、友善的品质,让学生体会到原谅别人能让自己和别人都感到开心,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 帮助学生克服在与他人产生矛盾时可能出现的生气、难过等负面情绪,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际交往中的小摩擦。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使学生明白原谅他人的重要性,理解原谅是一种友善的行为,可以让大家相处得更愉快。 教会学生用简单的话语和动作来表达原谅,如“没关系”、抱抱对方、微笑等。 2. 教学难点 引导一年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与小伙伴的矛盾冲突时,真正能够主动地去原谅他人,而不是只停留在课堂上的理解。 帮助学生处理自己在面对他人错误时可能产生的较为强烈的负面情绪,如委屈、生气等,使其能从这些情绪中走出来并选择原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故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1. 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包含可爱的卡通图片、简单的动画等,用于展示故事和讲解知识点。 2. 准备一些小贴纸、小玩具等小奖品,用于奖励在课堂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学生。 3. 制作若干张卡片,上面写有不同的与小伙伴发生矛盾的小情境,用于角色扮演活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老师带着一个有点难过的表情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个坏掉的小玩具(可以是故意准备的道具),然后说:“小朋友们,老师今天有点不开心呢,看,老师最喜欢的这个小玩具坏掉了,是因为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把它碰到地上摔坏了。老师刚开始的时候心里可难受啦,不过后来老师想了想,他也不是故意的呀,所以老师就决定原谅他啦。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原谅吗?” 2. 引导学生简单说一说他们对“原谅”这个词的理解,老师认真倾听并给予回应,通过这个小事件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能原谅他。 (二)故事讲解 1. 老师通过PPT展示并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 “在森林幼儿园里,小兔子和小猴子是好朋友。有一天,它们一起在玩搭积木的游戏。小兔子搭了一座很漂亮的房子,正高兴着呢,小猴子不小心碰了一下桌子,小兔子的房子就倒了。小兔子一下子就难过起来,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它对小猴子说:‘你看,你把我的房子弄倒了,我好难过呀。’小猴子也很愧疚,连忙说:‘小兔子,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刚才没注意。’小兔子听了小猴子的道歉,想了想,然后说:‘没关系,我们可以再搭呀。’就这样,小兔子和小猴子又开心地一起搭起了积木。” 2. 讲完故事后,老师提问: “小朋友们,小兔子刚开始的时候为什么难过呀?”(引导学生回答因为小猴子碰倒了它搭的房子) “那小猴子做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回答小猴子连忙道歉) “最后小兔子是怎么说的呀?”(引导学生回答小兔子说没关系,也就是原谅了小猴子)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小兔子原谅小猴子好不好呀?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原谅别人可以让大家继续开心地一起玩等类似的理由) 通过这些提问,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同时引出原谅他人的重要性。 (三)原谅的含义和重要性 1. 老师结合故事内容,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原谅”的含义: “小朋友们,原谅呀,就是当别人不小心做了让我们不开心的事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