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71701

第二十二课 我也能举手发言 二课时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4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389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二十二,也能,举手,发言,课时,教学设计
  • cover
《我也能举手发言》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克服在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的意识,增强自信心。 引导学生认识到举手发言是展示自我、提升学习效果以及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方式,激发学生对课堂参与的热情。 2.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不敢举手发言的常见原因,如害怕出错、担心被嘲笑、缺乏自信等。 掌握一些克服不敢举手发言的方法和技巧,如做好充分准备、调整心态、自我鼓励等,提高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能力。 3. 核心素养目标 沟通表达素养:培养学生清晰、准确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通过举手发言的实践,不断提升沟通表达素养。 情绪管理能力:协助学生学会在面对举手发言情境时调节自身情绪,克服紧张、焦虑等情绪,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自我认知能力:促使学生深入了解自己不敢举手发言的内在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提升自我认知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体会到举手发言在团队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让学生清晰认识到不敢举手发言对自身学习和发展的不利影响,以及举手发言的重要意义。 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克服不敢举手发言的方法,帮助学生在实际课堂情境中敢于并乐于举手发言。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克服害怕出错、担心被嘲笑等心理障碍,将所学的方法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持续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 培养学生在举手发言时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况,如回答错误后的正确心态调整、面对不同提问情境的恰当回应等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 四、教学准备 1. 收集与课堂举手发言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如学生在课堂上踊跃举手发言、因不敢举手而面露难色等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 准备一些纸条,用于课堂上的匿名分享环节。 3. 准备纸张、笔等文具,以便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书写环节使用。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课堂场景的视频,视频内容展示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有的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自信满满且回答精彩;有的学生则低着头,不敢举手,显得十分拘谨。播放完毕后,教师提问: “同学们,刚刚我们看了一段课堂场景的视频,大家在视频里都看到了哪些不同的表现呀?”(引导学生回忆视频内容) “那你们从这些表现中感受到了什么呢?是不是觉得那些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很有勇气,而自己有时候也会像不敢举手的同学那样呢?”(引导学生联系自身情况) “你们自己在课堂上有没有过不敢举手发言的经历呢?”(引出课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不同学生的神态、动作等细节,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课堂举手发言这一话题的思考。 讲授新课 (1)举手发言的“两面” 结合视频内容和教材,教师讲解:“同学们,我们看到视频里有的同学积极举手发言,有的同学则不敢举手,这就说明举手发言这件事有它的好处,也有让一些同学觉得困难的地方。”教师展示一些课堂举手发言场景的图片,边展示边提问: “同学们,看看这些图片,你们能说一说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可能会得到哪些好处呢?”(考查学生对举手发言好处的认知) “那对于不敢举手发言的同学,你们觉得他们可能面临哪些问题呢?”(引导学生分析不敢举手发言的弊端)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想法,例如:一位学生可能会说积极举手发言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还能让老师和同学更了解自己;另一位学生可能会指出不敢举手发言会错过很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也不利于自己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教师总结:举手发言的好处很多,比如可以提升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等;而不敢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