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75309

端午节主题班会爱国主义教育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4-12-23 科目:班会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105205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端午节,主题,班会,爱国主义,教育,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端午安康 端午节节日介绍·爱国主义教育 目录 1 2 3 4 端午节由来 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诗词 爱国主义教育 端午节由来 端午节节日介绍·爱国主义教育 端午节由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节日时间: 农历五月初五 节日起源: 起源于上古时代 纪念人物: 屈原、伍子胥、曹娥、介子推 节日意义: 传承与弘扬非物质文化 端午节由来 端 午 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天之道,地支承载地之道,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纪元通用天干地支。仲夏午月午日飞龙在天,此时龙星处在正南中天,为全年周天运行最“中正”之位,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古人历来崇尚中、正之道,“中正“之道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另,端亦有“初”的意思,因此午(五)月的第一个午日,亦谓端午。 端午的“端”字本义为“正” 端午的“午”字本义为“中” 端午节传说 离骚 天问 九歌 渔父 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名平,字原,但实际上他姓“芈”,并不姓“屈”。 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 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 端午节传说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 祖国被侵略 写完绝作投江 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百姓捞救失败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马上划船捞救,但却再也没有捞到屈原的尸体。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吃粽子习俗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传说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是五月五日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 伍子胥,楚国人,父亲和哥哥都被楚王杀害了。后来伍子胥投向吴国,帮助吴国打赢了楚国。 当时,楚国的楚平王已经死了,但伍子胥心中有恨,他挖了楚平王的墓,鞭尸三百下,以示报仇。 吴王死去之后,他儿子夫差继位,吴国攻打越国,越国的勾践来求和,夫差同意了,但伍子胥建议灭掉越国,夫差不听他的。 另一个大臣收了越国的钱,故意陷害伍子胥,夫差就把伍子胥赐死。 端午节传说 伍子胥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因此相传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传说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纪念孝女曹娥,即纪念东汉(公元23年—公元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曹娥不管白天晚上,都沿着江嚎啕大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但是她没死,反而在五日后抱出父亲尸身。 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节日介绍·爱国主义教育 端午节习俗 古代的越民族以龙为图腾,为了表示自己是“龙种”身份,们不仅有断发文身的风俗,而且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