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刘禹锡 秋词(其一) 学习目标 贰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难点) 叁 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体会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难点) 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重点) 走近作者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著名诗人。曾和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官。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主要作品有《陋室铭》《乌衣巷》等。有《刘梦得文集》。 21岁:考取进士→天赋十勤勉=别人家的孩子 30岁:迁监察御史→位极人臣的荣耀 32岁: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与柳宗元花式炫友谊 42岁:被召回长安任职写下《玄都观桃花》上贬“以柳易播”最终被贬连州(今广东连州县) 47-53岁:接连被贬 55岁:刘禹锡白居易面基 58岁:召回长安 65岁:刘白洛阳相聚 71岁:病逝于洛阳 柳宗元在柳州去世,刘禹锡整理其诗文成 《柳河东集》并抚养其儿子 夔州刺史(四川奉节) 和州刺史(安徽和县) 刘禹锡 人生命运 少年得志 中年颠簸 晚年安逸 创作背景 刘 禹 锡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的。永贞元年(805年),唐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了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时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诗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liáo zhāo xiāo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译文】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面对秋天就都悲叹冷清萧条,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悲叹冷清萧条。 春天。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对秋天的感觉———寂寞、萧索、悲凉,“自古”和“逢”,极言人们悲秋这一传统的时代之久远,以及人们不可改变的思维模式。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赏析:“我言秋日胜春朝”直接表明诗人对秋日的态度———秋天胜过春天。由此可知,诗人是带着昂扬向上的心态对待秋天的,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意识的一个有力挑战。 秋词(其一) 刘禹锡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推开白云。排,推开。 蓝天。 【译文】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推开云层,一飞冲天,我的诗兴也被它带到了蓝天。 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写出了一种精神,突出了一种不可阻挡的向上的力量。 赏析:“便引诗情到碧霄”是诗人内心感受的直接抒发,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诗人心中的诗情也被激发了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到云霄了。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合作探究 1.前两句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对比。第一句先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悲秋的传统。第二句直抒胸臆,以“胜春朝”来热情赞美秋天,态度鲜明地否定了悲秋的论调。诗人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达了自己的乐观豁达。 合作探究 2.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白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