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李商隐 夜雨寄北 学习目标 贰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难点) 叁 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体会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难点) 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重点) 走近作者 刘禹锡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凭借良好的家教与教育资源(堂叔),李商隐的学识技能树点满,在东都洛阳混圈子时更是遇上天使投资人令狐楚,给他全方位的考前辅导,加上当时大文豪白居易看上了他,那时的李商隐可谓前途无限。 李商隐 左右逢源 资源优势 李商隐 可事不如人愿,李商隐在第5次高考才赢得好成绩,也偶遇了毕生挚爱王晏媄。为追求女神,李商隐到王晏家父王茂元下当了文秘,两人成亲。殊不知,王茂元属李党,而李商隐的恩师令狐楚属牛党,他被卷入牛李党争,也开启了坎坷的命运副本 认定挚爱 陷入党争 李商隐 第一次,牛党当权,李商隐直接政审不通过, 第二次,,李党当权,李商隐因领导不和两度辞职; 第三次,李党当权,因母亲病故,李商隐辞职守孝三年 第四次,牛党当权,再次落晚; 第五次,追随新领导郑亚做幕僚,可一年后领导被贬; 第六次,已35岁的李商隐当起的却是县尉小官; 第七次,再次追随新领导当文秘,可不到一年,领导去世了,李商隐再度失业。 仕途坎坷七次落空 李商隐 李商隐终身未再娶,483岁的他回到长安,最后孤独地在郑州病逝。 孤独身亡 创作背景 李 商 隐 这首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中华书局1998年版)。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 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他们认为,李商隐于大中五年(851年)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 而王氏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的,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讯。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夜 雨 寄 北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 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 却话/ 巴山/ 夜雨时。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诗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zhǎng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夜 雨 寄 北 李商隐 赏析:诗的开头说“君问归期”,是写妻子思念诗人,“未有期”是诗人的回答。 这一问一答中,把自己怀念妻子,同时妻子也想念自己的深情真挚地表达出来。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回头说,追述。 何时将要。 【译文】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的秋雨和我痛苦的情思。 赏析:后两句写诗人的希望,预想将来会面的时候,能把今夜的情景向妻子诉说,写出了诗人怀念妻子的内心活动。 合作探究 1.请赏析首句中“期”字重复使用的妙处。 一问一答,将“归期”的希望和“未有期”的失望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急切和愁苦之情。 合作探究 2.诗人在写作这首诗时有意重复使用“期”“巴山夜雨”等词语,这样写有何作用? 诗人有意重复使用“期”“巴山夜雨”等词语,使音韵回环往复,同时也恰切地表现了时间、空间的转换,表现出妻子盼归、诗人思归的情感,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合作探究 3.请赏析“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涨”字的妙用。 “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