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76523

16 散文二篇 永久的生命 课件

日期:2025-04-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494333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散文,二篇,永久,生命,课件
  • cover
(课件网) 永久的生命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严文井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字词清单 兴味( ) 洗涤( ) 卑微( ) 牛犊( ) 茸毛( ) 消逝( ) 繁殖( ) 凋谢( ) 遏制( ) 濒临( ) 深渊( ) 星辰( ) 臼齿( ) 飓风( ) 俯瞰( ) xìnɡ dí bēi rónɡ dú shì zhí diāo è bīn yuān chén jiù jù kàn 词语释义 臼齿 茸毛 凋谢 洗涤 一般上下颌各六个,其形如臼。 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 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 冲荡;清洗。又作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兴味 兴趣,兴致。 濒临 紧接;临近。 文体知识 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也被称为“哲理散文”或“哲学散文”。许多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目的主要不是让读者获得某种理性的概念,而是要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 课前导入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作者名片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作家。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等。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27岁)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性的散文。 寻·情感之变 ( 1 )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2)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3)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4)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 (5)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对于“生命”,作者在文中有鲜明的情感态度。自由朗读课文,划出每段的中心句,思考: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悲伤 平静 感激 赞美、歌颂 品·生命之恒 这篇文章的观点是歌颂“生命的永恒”,为什么却在第1段说“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我们都非常可怜”? 第1段说“时光一去不返”,指的是个人生命的易逝、有限。这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为下文谈生命的不朽和永久做铺垫。这样写,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品·生命之恒 作者在第2段列举了哪两种事物?它们象征着什么? 如何理解第2段中提到的“生命自身”的神奇、不朽? 小草、牛犊。它们象征了生命自身的伟大。 (生命能不断创造新的生命;生命永远有活力) 一万年前是这样, 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 永远的小牛犊, 永远的金黄色茸毛! 旧的生命逝去,新的生命诞生,生生不息,生命永不休止地繁殖、蔓延。 品·生命之恒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是永久。 “分开来”指从每个单独的生命个体来看,生命是暂时的; “合起来”指将所有的生命活动看成一个整体,生命是永久的,生命繁殖蔓延、生生不息的精神是永存的。 第3段中,生命“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 品·生命之恒 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凋谢”和“永存”的表达是否矛盾?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是运用比喻的修辞,将生命的消亡与不朽比作花朵的凋谢与永存。 看似矛盾,却富有哲理:个体的生命虽会消亡,但是生命所创造的价值与精神,却能跟随着生命永远流存在世界上。 时代背景 作者为何要歌颂生命的永恒? 严文井这篇散文创作于1942年。彼时的中国——— 战争 饥饿 流离失所 死亡 痛苦 绝望 …… 情感品悟 作者为何要歌颂生命的永恒? 那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