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80409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口语交际:讲历史故事 课件(共15张PPT)

日期:2025-02-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8次 大小:134691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统编,PPT,15张,课件,历史故事,交际
  • cover
(课件网) 讲历史人物故事 口语交际 1、用卡片提示讲述内容。 2、使用恰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可以让讲述更生动。 小贴士 听故事 讲 历 史 人 物 --历史人物的传奇历程 猜一猜: 他,改变了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也改变了后人对他的他的态度。 他,改变了中国散文界和文学界,也改变了后人对他的他的态度。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 王安石 少年时期,王安石年少有为;长大后,励精图治;死后,遭受辱骂。 就是这么一个臭名昭著的人,竟然是个“大救星”。 人物小名片: 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我知道,我知道。王安石最著名的就是:王安石变法了! 对! 王安石刚开始变法的时候,竞争对手很多,比如:语文课本里砸缸———司马光,文采豪杰———苏轼,励精图治———欧阳修,老师傅———苏洵等。 王安石变法的时候,真的好困难哦! 王安石变法 富国之法 青苗法 内容: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 作用1: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局限: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作用2: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局限:对贫苦人是沉重的负担。 ...... 强兵之法 北宋政府奉行养兵政策,士兵多但良莠不齐;集中军权、更戍法,直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将不识兵、将无常兵、将帅指挥受制太多,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士兵经常换防,缺乏训练,素质低下。 保甲法 内容: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 作用:加强对农村的统治,维护农村社会治安;建立全国性的军事储备;节省了大量的训练费用。 ...... 取士之法 改革科举制度 内容:颁布贡举法,废除明经科,而进士科的考试则以经义和策论为主,并增加法科。 作用:把科举的立足点放在选拔具有经纶济世之志和真才实学的天平上,扩大考选名额。 ...... 俗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改革78年也没有太大的成就,最后还是这样了:高太后在神宗时就强烈反对变法,等到自己听政后,立即起用司马光为相。司马光提出“以母改子”,全面废除新法。史称“元祐更化”。 老道终年,悠闲品味 退休生活,王安石悠闲的躺在轮椅上,做出篇篇好文,让我们来读读看吧! 【祭欧阳文忠公文】(片段) {宋}王安石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1],上下往复[2],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3],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4],以其公议之是非[5]。既压复起,遂显于世[6];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7]。 [1]仕宦:入仕做官。 [2]上下往复:官位的升降、外贬召回。 [3]屯邅(zhūnzhān): 处境艰难困苦。困踬(zhì):困厄不得升进。踬:跌倒,受挫。 [4]终不可掩:到底不会埋没。掩:埋没,淹没。 [5]以其公议之是非:因为是是非非,自有公论。 [6]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既经压抑,再又被起用,就名闻全国。遂:随即,就。 [7]衰:衰退,减弱。 欧阳文=欧阳修 答案揭晓: 唉!先生做官四十年来,升升降降,调出调进,使人感到这世上道路的崎岖不平。虽然处境艰难困苦,到边远州郡流放,但到底不会埋没无闻,因为是是非非,自有公论。既经压抑,再又起用,就名闻全国。先生果敢刚正的气节,到老年还是保持不衰。 这体现了王安石爱国之心和对国家腐败情景的悲愤之情。 我翻阅资料,终于读懂了王安石的散文和他变法的真正目的。 对,我们也可以去图书馆翻阅一下王安石的散文,诗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