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解惑”导写及范文展示 一、作文题目: “解惑”,即解决问题,是从师学习的重要内容。那么,学习是否为了解决问题?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看法;题目自拟。 二、题目解读 (一)命题背景 本单元写作训练的重点是议论的针对性。 针对性是议论文写作的必备的前置条件,也是最核心的要素。没有议论的针对性,那么议论的深刻性、论证的严密性和证明力,都有可能如刘半农所说的“放野箭”。应该说,人教版必修教材将之放在本册教材写作知识的主要位置,是很有见地的。 在写作知识短文中,编者所强调的是议论的现实针对性和读者意识,这样的阐释和指导可谓立意高远。 不过,从学生写作议论文的实际来看,我们首先要强调、强化的是学生针对题目有的放矢议论的能力。而这种能力除了在文本教学中予以重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议论文写作训练来强化和巩固。 且在读写深度融合、教考密切结合的情势下,我们拟写作文题,最好加强与教材的联系,并且在命题形态上尽可能向当下的全国Ⅰ卷、上海卷靠拢。 再从本题内容看,除上次推文之设计意图中已有所涉及外,这里还想强调: 对此题内容所涉《师说》所言“传道”“受业”“解惑”三者,其基本关系须心中有底。大致应明白,“解”的是什么“惑”? 曾国藩的意见可供参考。 他的解释是:“‘传道’为修己治人之道,‘授业’为古文六艺之业,‘解惑’为解此二者之惑。韩公一生学道好文,二者兼营,故往往并言之。”(吴文治.韩愈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3: 1484.) 当然,联系韩愈写作此文的针对性,“解惑”也可理解为解世人不从师之惑。 (二)材料指向 核心概念是“解惑”,要求讨论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话题。 顺着“‘解惑’,即解决问题,是从师学习的重要内容”这句话的思路,考虑“学习是否为了解决问题”,那么合宜的思路应该是: 一是学习确实需要解决问题。它对我们获得和巩固知识是必要的。(此点必需,但本论题中不是最重要的。) 二是学习不应该满足于解决问题,而应该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 即学者听从师者不断地解答对其所传之道和所教之业的疑惑、困惑之后,对师者所传之道体悟越来越深入透彻,从师者那里所受之业越来越博大精深,于是眼界越来越开阔,胸襟越来越开张,思想也越来越自觉和深邃。从而,更有可能激发起主动地探究的精神,产生更多更深的疑问。 “解惑”不是止境,“生惑”才是至境! 解决问题的学习仅仅是一种手段,或一段途径,由此而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不断地探索前行,才是我们学习的真正目的和使命。 这样的学习,不是消灭问题的学习,而是不断发现问题、创造疑问的学习。 大而言之,学习是满足于“解惑”答问,还是致力于“生惑”“寻惑”,其学习观所指向的教育本质甚至可以说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分水岭! 如果真让满脑子充满奇思妙想的、充满好奇和疑问的学生,通过以“解惑”为终极目的的学习,辛辛苦苦学成循规蹈矩、目光呆滞、无疑可问,只会做题目的机器或满载别人帮他解决了“疑惑”(问题)的所谓“知识”的器皿和“两脚书橱,那么,这不能不说是学习的短视甚至教育的悲哀。 如果从议论针对性的现实关照来看,这也可以称得上写作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所拟的这道作文题,其实也就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材“学习之道”单元所提供的成题“‘劝学’新说”的一种具体化论述。 三、展开 接下来的关键能力是,如何形成对这个中心论点的论证支撑?换言之,如何来证明它? 说得再具体点,就是要讲出“学习不应该满足于解决问题,而应该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的充分的理据来。要你明确回答的主要是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更不能够马马虎虎地用“博学之”之类的套话,套一下。 这个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