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82007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缺答案))

日期:2024-12-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20次 大小:276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治理,社会,制度,国家,必修,选择性
  • cover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学习目标: 掌握民国时期共和制的初建、波折和失败过程,能说出资本主义共和国制度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 2.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中共建立的不同政权模式,能认识中国共产党根据地制度建设的先进性。 3通过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四项政治制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 学习重点:中华民国初期的政治制度,中共根据地和解放区制度探索,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学习难点:中共根据地和解放区制度探索 知识导航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民国初年共和制度的初建 (1)共和制度的诞生 ①标志: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这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 ②国旗与纪年:新建立的中华民国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①原因:为防止袁世凯独裁。 ②内容:以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为原则,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 ③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内容(1)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影响: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家国一体的观念;(2)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影响:促进了公民意识的觉醒;否定了传统的臣民观念;(3)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影响:否定了“人治”观念;体现了资产阶级希望通过法律形式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的愿望, (3)政党政治的尝试 ①背景:辛亥革命后,随着专制政权的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 ②尝试———宋教仁案 背景: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后,宋教仁等人想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成为国会中多数党的领袖,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这威胁到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概况:1913年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 结果:“宋案”发生后,国民党发动了“二次革命”,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和国民党内部力量涣散,很快被镇压。 ③失败: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强迫国会议员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后,袁世凯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此后,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4)北洋军阀的统治 ①袁世凯复辟帝制 背景:袁世凯大权独揽;古德诺以及筹安会,为复辟帝制营造舆论。 过程:1915年,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 失败:在革命党人和各界人士的反对下,被迫取消帝制。 ②北洋军阀割据 原因: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中再也没有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 结果: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发展为军阀混战、军阀割据的局面。 2.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制度 (1)国民党的“训政” ①开始:1928年中国国民党成为中国新的统治者后,宣告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 ②《训政纲领》:在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府总揽执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则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 ③评价:“训政”就是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制;国民党的“训政”,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 (2)国民党的“宪政” ①背景:国民党以种种借口一再拖延结束“训政”的时间。 ②过程:1948年,国民党打出“行宪”的招牌,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 评价:国民党政权作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