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山水水 六年级上册 第八课 授课教师:杨舒老师 学习目标 1、 2、 学习传统山水画中山石的结构及其基本皴法,感受传统山水画的魅力。 用水墨和线条的形式表现山水景色, 山 水 GU YUN 山水画 在中国画中,以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我们成为山水画。 我国山水画的历史非常悠久,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出来。到了隋唐时期开始独立出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宋元时期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中的主要画种。 山水画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 山水画出现,但这一时期的山水元素仅仅作为配角出现,为主体人物做陪衬。(人大于山,水不容泛) 隋朝: 山水画独立出来,展子虔的《游春图》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幅山水画作品。 山水画发展 唐代:山水画全面发展,出现了大小李将军、王维等著名画家,风格多样。 青绿山水 金碧山水 水墨山水 浅绛山水 山水画发展 宋元:山水画成为中国画中的主要画种, 出现了诗书画的结合。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范宽《溪山行旅图(局部)》 绢本设色长卷作品,宽51.5厘米,长1191.5厘米,主要取景地是庐山和鄱阳湖,现场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山水画发展 近现代:山水画受到传统技法的影像,同时也融入了新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使山水画在现代依然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朱屺瞻《万里云山》 齐白石《鳞桥烟柳图》 林荣生《溪山幽居图》 思考: 画家是如何在画面中表现山和水的? 那如何绘制山石和水流呢? 石的画法: 画石时注意石分三面,大小相间。 1、先 画出山石的外轮廓,注意山石的大小相间,前后的关系明确。 2、根据山石的结构, 山石,表现其结构和体积。 3、在前一步的基础上,继续 出山石的结构,使山石的三面分明,表现出山石质感和体积感。 4、根据需要 苔,在淡墨皴擦基础上渲染出山石的结构,然后罩 赭石色,根据需要用花青分染石头。 勾 皴 擦 点 染 山石的绘画步骤 勾 皴 擦 点 染 皴法 皴法是中国画中的一种表现技法,主要用于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 斧劈皴 笔线如刀砍斧劈,适合表现之地坚硬、棱角分明的岩石。 披麻皴 如麻披散而错落交搭,善于表现平缓细密的江南土山。 皴法 皴法是中国画中的一种表现技法,主要用于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 卷云皴 线条向内弯曲,以弧线为主,像云头勾卷。适合表现中原、齐鲁等地的山石。 雨点皴 似雨点般秘籍,常表现北方山石浑厚的质感。 水 画水宜采用拖笔,弧线宜偏扁,注意水纹远近、疏密的变化。 同龄学生作品欣赏 创作要求 1、用水墨和线条的形式表现山水景色。 2、注意用笔用墨准确。 学生 创作 作品展示 下节课见 六年级上册 第八课 授课教师:杨舒老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