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xxxx,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第一课时《听听声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会为后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我们是怎么样听到声音的》等课时的探究活动作铺垫,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实验教学目标】 根据课题,我们就知道,这是一节“科学探究”性很强的实验课,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科学知识概念目标: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科学探究目标:学生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获得一些探究的方法,使探究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 3.科学态度目标:养成细致、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科学技术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材实验分析】 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教材上给我们安排了两个实验,实验一:使物体发出声音;实验二:观察发声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 【教材问题呈现】 同时教材上还为我们呈现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简单的教学过程,但是如何具体开展有效的、层次清晰的探究活动,教材上并没有给我们太多的指引。 【教学过程】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于是我大胆的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创新,同时我还认为,让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学到一些科学的方法,比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知识本身更重要。 于是我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分析推测:物体发生时都在动; 二、实验验证:物体发生时确实在动; 三、观察比较:物体发生时都在振动; 四、最后咱们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以此来达成我的教学目标,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第一环节:分析推测】 首先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分析推测物体发声时都在动,上课开始之后,当学生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之后,我不是急于的组织学生,马上进行实验探究,而是首先静下来做一番思考,同学们,这些物体放在桌子上我们不去接触他,他们此时发出声音了吗?“没有”。那么他们此时的状态是怎样的呢?“静止的”。 也就是说,物体静止的时候是没有发出声音的,如果要让他们发出声音,那么他们就应该被动起来。但这仅仅是我们的一种推测,那情况到底如何呢? 【第二环节:实验验证】 带领学生进入第二个环节实验,验证物体发声时确实在动, 在这里我首先设计了一个分组实验探究物体发声时在动。 实验内容设计如上: 1.通过弹、敲、拨等方法让橡皮筋、木尺、鼓、音叉发出声音; 2.将自己的观察方法及物体发声时的状态记录下来; 3.填写好物体发声实验记录单。 在实验的同时,让学生填写好以下物体发声的实验记录单。 实验物体有皮筋、尺子、鼓、音叉,使他们发声的方法有弹敲波等等,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观察方法有听、看、摸等等。 观察出来的物体在发声时的状态要么动,要么静止的。 实验结束后我将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实验仪器和装置的改进和创新 在这里我针对在实验过程当中的一些实验仪器和装置的改进和创新,做一个简要的说。 首先,关于橡皮筋发声方法方面的改进,大家知道是橡皮筋发声的方法主要是弹,但是纯粹的用手拉直来弹,它其实发出的声音是蛮小的。而且我们做的是发声实验,小组之间不可能没有干扰,所以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呢,我们不拿到耳边仔细听它几乎听不见的。 教材上给我们呈现的一种方法,那就是将橡皮筋绷在两根小木棍上,这样来弹但是它的发声效果也是不太好的,于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