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88858

第三章 第四节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4-12-15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496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三章,必修,选择性,2019,人教,格式
  • cover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沉淀溶解平衡在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普遍存在。该内容教学可安排两课时。通过学习,可以建立基于物质类别、物质转化的认识模型,发展物质性置和物质用途关联、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水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道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 2、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写出溶度积的表达式, 知道溶度积的含义,知道溶度积是沉淀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可以反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过程进行分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溶度积常数的含义,沉淀的溶解、生成的本质 难点:沉淀溶解平衡 教学策略 首先运用实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然后采用类比思想,让学生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及溶度积常数的概念及意义.采取的是验证式的呈现方式,若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体系来讲,会使得学生的体验不深,主动性不够;为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先用实验创设情景,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和思维上的强烈冲突,然后通过学生分组对比探究实验,在老师引导补充下,最终分析归纳出沉淀转化的基本原理,解决沉淀溶解平衡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了解沉淀的转化在科研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设计意图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导入新课 1、图片展示:巩义雪花洞。2、画外音:中国是个多溶洞的国家,有许多像雪花洞一样的大自然的杰作。那么溶洞形成的具体原理是什么? 观察思考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回顾旧知 这种现象与固体物质的溶解有关。在初中的化学学习中,我们曾经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将物质分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那么什么是溶解度? 回忆回答问题 由已知推未知,让学生有成就感 展示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 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将物质分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20℃时,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大小关系。 对比记忆 修正知识偏差 问题驱动 难溶物到底会不会溶解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对该问题进行探究。 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实验演示活动探究1 指导学生做演示实验实验步骤:1.1 mL 0.1mol/LAgNO3和2 mL 0.1mol/LNaCl完合混合,振荡后静置,观察现象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①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的反应产物是什么?为什么可以发生反应?②将过量的氯化钠溶液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③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是否还存在Ag+? 【学生演示】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立即生成大量白色沉淀。【思考并回答问题】(预期回答)氯化银,氯化银是难溶物。Na+、NO3-、H+、OH-和Cl-(或还有Ag+)没有(或有) 发挥探究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且承上启下。引导学生从宏观认识,到微观解释,上升至符号表达。 实验演示活动探究2 2.向实验1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2 mL K2S溶液,振荡后静置观察现象。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④生成的黑色沉淀是什么?⑤银离子从哪里来?为什么溶液中还有银离子?⑥结合所学化学平衡相关知识,过量氯化钠与硝酸银充分反应之后的体系中,同时存在氯化银固体和Cl-、 Ag+,说明这个反应有什么特点?⑦少量Ag+ 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硫化银黑色沉淀? Ag+从哪里来?⑧达到平衡之后,固体量和离子浓度是否发生变化?此时的溶液是什么溶液? 【学生演示】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立即生成黑色沉淀,白色沉淀最终转化为黑色。【思考并回答问题】(预期回答)④硫化银⑤氯化银溶解⑥可逆过程⑦存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