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89788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登高》任务式联读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12-1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1136691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30张,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渺小的自我,伟大的精神 —《登高》与《登岳阳楼》中诗人形象 中国风 目录 导入 杜甫之初印像 任务一 读诗入境,感受诗人外在形象 任务二 研读诗歌,体悟诗人内在精神 任务三 合作探讨,杜甫精神的当代意义 壹 导入 杜甫之初印像 导入———杜甫之初印像 中国风 二、知人论世———你所知道的杜甫? 杜甫,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 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 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显示了唐由胜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他亦被现实主义称为“诗圣“。 诗风———沉郁顿挫有《杜工部集》。 公元712~770年 59岁,因长沙兵乱,举家南往投靠郴州的舅舅,行至耒阳时病死。 二、知人论世 44 岁才获得参军的官职一个月后,安史之乱起,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冒险逃出,恢复官职,又因直谏被贬。 47 岁弃官漂泊到四川,定居成都。曾在西川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官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53 岁,严武死去,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留滞夔州二年。 (课文约是这个时期作。) 一生穷困潦倒,饱经忧患 56 岁,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 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 19-33岁 始困守长安求仕。 34岁 获得参军的官职一月后,安史之乱起,又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冒险逃出,恢复官职,又因直谏被贬。 44岁 弃官漂泊到四川,定居成都。曾在西川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官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47岁 59岁,因长沙兵乱,举家南往投靠郴州的舅舅,行至耒阳时病死。 二、知人论世 53 岁,严武死去,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留滞夔州二年。 (课文约是这个时期作。) 一生穷困潦倒,饱经忧患 56 岁,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 严武死去,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留滞夔州二年。 (课文约是这个时期作。) 53 岁 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 56 岁 因长沙兵乱,举家南往投靠郴州的舅舅,行至耒阳时病死。 59岁 一生穷困潦倒,饱经忧患 贰 读诗入境, 感受诗人外在形象 1.分组朗读pk赛,互评。 壹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贰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 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不但形象鲜明,而且所展示的境界,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   一、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 登高 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二、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落叶)”、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景物。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飘流在外,同时又有阔大胸襟的诗人的杜甫来说,会产生怎样的感慨?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诗人青年时代当值“开元盛世”,既闻洞庭之名,可惜未能一游;如今,祖国山河残破,诗人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可谓百感交集。 昔闻: 渴望向往已久 今上: 如愿以偿欣喜 虚实交错 今昔对照 登楼喜悦 登岳阳楼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开, 似乎日月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 “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 ———宋 刘须溪   “已尽大观,后来诗人,何处措手。”———明 王嗣奭  气势磅礴,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思考:诗歌本句诗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写出了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