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课《桥》 单元语文要素 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资源 关于“小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以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以分为神话、科幻、公案、传奇、武侠、言情、同人、官宦等。按照体制可以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以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选自朱栋霖、朱晓进、吴义勤著《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12(上)》(第二版),北京大学-出卷网-,2014年) 学习目标 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短句。 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4.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5.知道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 学习重点 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短句。 学习难点 1.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2.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学生容易将人物平面化,可能会用一些刻板的“舍己为人、沉着镇定,大公无私”等词语直接给老支书贴上“标签”。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去深刻理解老汉同时作为老支书和父亲在生死抉择面前的心理,并与之产生共鸣。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上网下载本文插图。 学生预习: 1.利用工具书或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生字生词,把课文读通顺。 2.勾出不理解的词语。 教学过程 师生课堂活动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听《桥》课文的标准朗诵,思考并回答:听了课文朗读,你有什么感受?本文主要讲了什么?文中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谁?文中还有哪些人物?(因为,预习在前,多数学生都能回答) 2.向学生介绍“教学资源”内容。(“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这些内容要在学习课文时逐步给学生一一渗透) 3.师:这篇课文的体裁就是微型小说。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读,教师可作适当说明或补充) 二、整体把握 (一)小组检查预习情况:认识生字生词,合作完成不理解词语的理解,读通课文。 (二)教师纠正以下字的读音:倒,咆哮,嗓,瞪,呻吟,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跌跌撞撞,没腿,乱哄哄,吞没。 (三)教师有感情范读部分内容(朗读时,形成急促、紧张的节奏,读出产生顿挫、紧迫之感;一些表达情深的句子,教师在范读时,提醒学生与老师一道多度两遍),全班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写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由于段落较多,学生划分时有难度,可以让学生有争议的说说理由,教师最后出示课件纠正。) 起因1-6自然段主要写了黎明的时候,山洪暴发,全村一百多人惊慌失措,奔向窄窄的木桥经过7-23自然段写德高望重的老支书临危不乱,指挥大家安全过桥结果24-27自然段写了老支书和他儿子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初步说一说自己对老支书的认识。 ①小组讨论,小组展示。 ②有不同观点,可以让学生争论。 ③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