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04353

第3课《探寻良渚文化》课件+素材-【浙教版2024】《人·自然·社会》五年级

日期:2025-10-12 科目:校本课程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567476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3课,探寻良渚文化,课件,素材,教版,2024
    (课件网) 第3课时 探寻良渚文化 (浙教版人·自然·社会)五年级 上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板书设计 04 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08 教学目标 01 02 03 04 在老师的引导下深入了解良渚文化这一古老且灿烂的文化遗产,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通过课堂分享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展示内容,并能从中汲取新的知识和观点,进一步丰富自己对良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能够准确说出良渚文化的发现地点、大致年代范围以及其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能够根据良渚文化遗址出土文物的特点,推测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等级制度以及宗教仪式等情况。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良渚,是一段历史,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文化基因、文明记忆在此酝酿。良渚,是一份骄傲,穿越五千年望向我们,用我们尚未了解的语言,讲述着文明起源的秘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良渚文化遗址,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知识引入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良渚玉器闻名遐迩,种类繁多,如玉琮、玉钺、玉璧等。玉琮造型独特,外方内圆,表面刻有神秘的神人兽面纹,其雕刻工艺极为精湛,线条纤细流畅,纹饰繁缛复杂,体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这些玉器在当时不仅是装饰品,更具有宗教、礼仪和权力象征等重要意义,是良渚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良渚玉器的艺术魅力” 探究新知 学一学 发现良渚文化遗址 1936年至1937年,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的考古工作人员施昕更等人在良渚一带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获得了大量精美的石器和陶器,确认良渚一带存在着远古文化遗存。1959年,考古学家夏鼐(nài)将这一发现命名为“良渚文化”。 新知讲解 施昕更 探究新知 学一学 发现良渚文化遗址 自1936年发现至今,对良渚文化的考古研究已持续了80 多年。古城,墓葬,祭坛,村落,军事、水利设施,玉器作坊等大量考古物证充分证实,距今5000年左右,中国太湖流域的良渚地区一度创造出高度发达的文明。 新知讲解 探究新知 学一学 发现良渚文化遗址 考古研究表明,以太湖流域为核心的良渚文化范围非常大。位于杭州余杭的良渚古城遗址是良渚文化的权力和信仰中心,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乃至世界上距今5000年且同时拥有城墙和水利系统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都邑遗址。 新知讲解 探究新知 学一学 发现良渚文化遗址 下面这些石犁、石镰等石制农具在形状上跟近代农民使用的铁制农具多么相像! 新知讲解 石犁 石镰 石破土器 双孔石刀 探究新知 学一学 发现良渚文化遗址 由此可以推想,远古时代良渚人的种植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他们学会用比较先进的工具进行连续耕作,这表明当时农业生产已从“刀耕火种”的锄耕阶段进入了犁耕阶段。我们可以想象,良渚先民饭稻羹鱼,渔猎采集,过着相对安稳的聚落生活。 新知讲解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搜集良渚文化遗址中所发掘的石器的有关资料,根据石器的形状推测它们的用途,并和同学交流。 活动实施 石锛:是木作工具,可用于斫削、刨木、平木、刳木、开卯等精细木作行为,根据装柄方式的不同,其具体用途也有所差异。 石镰:是箭头,可安装在箭杆上,用于渔猎活动,通过拉弓或投掷来捕猎动物。 石锥形器:在以往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多见玉锥形器,石锥形器较少发现,推测其可能是一种礼器或装饰器。 探究新知 学一学 新知讲解 良渚文化的玉器和陶器 良渚先民善于治玉。良渚文化中的玉器不仅品类众多,而且雕琢精致、纹饰华丽。主要的玉器有钺、琮、璧三种。人们常把琮作为良渚文化的代表,因为它是良渚玉器中体积最大、制作及雕刻最精美的玉器。 玉琮 玉璧 镂空兽面纹玉牌饰 双孔玉钺 探究新知 学一学 新知讲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