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04731

四下21《我爱爸爸妈妈》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4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302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四下,我爱爸爸妈妈,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 cover
《我爱爸爸妈妈》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引导学生深刻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与付出,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父母真挚的敬爱之情。 2. 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使学生愿意主动用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增强家庭情感纽带。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关爱自己的多种方式和具体事例,提高学生对亲情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2. 让学生掌握一些向父母表达爱的有效方法和技巧,如语言表达、实际行动、情感沟通等,提升学生与父母相处的能力。 (三)核心素养目标 1. 情感管理素养:使学生能够敏锐地感知父母的情感需求,学会在家庭生活中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以积极健康的情感回应父母的爱,促进家庭和谐氛围的营造。 2. 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与父母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在家庭关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包括倾听、理解、表达等方面,为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奠定基础。 3. 自我认知能力:促使学生反思自己在与父母相处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情感体验,深入了解自己对父母的情感态度以及自身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提升自我认知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让学生充分体会父母的爱无处不在且深沉厚重,深刻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 2. 指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真诚的方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将感恩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增进亲子关系。 (二)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理解父母的爱,尤其是那些隐藏在日常琐事背后的默默付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而不仅仅是表面的认知。 2. 培养学生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持续、稳定地践行对父母的爱,将表达爱的行为内化为一种习惯和自觉行动,而非一时的冲动或形式主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情感体验法、故事分享法 四、教学准备 1. 收集与父母之爱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如父母照顾孩子生活起居、陪伴孩子学习玩耍、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支持鼓励等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 准备一些纸条和笔,用于课堂上的互动环节,如让学生匿名写下想对父母说的话。 3. 准备一些小卡片,供学生制作给父母的感恩卡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5 分钟) 播放一段温馨感人的视频,视频内容展示不同家庭场景中父母与孩子相处的画面,比如父母早起为孩子准备早餐、送孩子上学时的叮嘱、孩子生病时父母焦急的神情和悉心的照料等。播放完毕后,教师提问: “同学们,刚刚我们看了一段很温暖的视频,大家在视频里都看到了哪些父母与孩子相处的场景呀?”(引导学生回忆视频内容) “从这些场景中,你们能感受到父母对孩子有着怎样的情感呢?”(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 “你们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让你特别能体会到父母的爱呢?”(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引出课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细节,如父母的眼神、动作、言语等,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父母之爱的回忆和思考。 2. 讲授新课(35 分钟) 父母的爱之点滴(15分钟) 结合视频内容和教材,教师讲解:“同学们,我们看到视频里父母对孩子的爱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看似平常的点滴,其实蕴含着无尽的深情。”教师展示一些父母关爱孩子的图片,如父母为孩子辅导功课、带孩子去公园玩耍、为孩子过生日等,边展示边提问: “同学们,看看这些图片,你们能说一说这里展示的是父母在哪些方面对孩子的爱吗?”(考查学生对父母爱的形式的认知) “那你们自己有没有亲身经历过一些让你印象深刻的父母关爱你的事情呢?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呀。”(鼓励学生分享个人经历)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经历,例如:一位学生分享自己在一次考试失利后,父母并没有责备他,而是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