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课前导入 阅读下列对联,说说对联指代的人物是谁 等 【李贺】(790-816),字长 吉, 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世 称李长吉、李昌谷等,与李白、李商 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代表作有 《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 有《昌谷集》传世。 了解作者 背景介绍 本诗选自《李贺诗歌集注》卷一(上海人民 -出卷网-1977年版)。李贺生活的中唐时代,藩镇 割据,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多次战争,国家的 安定和统一受到严重威胁。从有关这首诗的一些 传说和材料记载分析,诗作可能是在平定藩镇叛 乱战争这一背景下写的一首拟乐府诗。 文体知识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后人多用题 面意思,写边塞征战之事。雁 门,郡名,在现在 山西省。唐人的这类拟作的乐府诗,是相对唐代 “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 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jiǎo sài yān zhī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zhòng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xié wèi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诵读指导】本诗 朗读节奏除“报君/黄金 台上意”一句外,其余 均可划分为“四三”式。 朗读时语调要高亢,要 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 和危急形势读出来。 古诗诵读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古诗翻译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 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城墙仿佛将要坍塌。 年 零 敌军攻城的气势猛烈,城墙仿佛将要坍塌,铠甲迎着 (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译 文 年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 寒夜中凝为紫色。 军中号角。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燕脂,胭脂,色深红。此句中“燕 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 古诗翻译 译 文 答 全 杂 寒风卷动着红旗,驰援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 鼓皮,鼓声沉沉,扬不起来。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 手握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底。 古诗翻译 河名,发源于河北易县。战国时荆轲《易水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半卷红旗临易 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指宝剑女。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 等 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 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 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 龙为君死。 译 文 古诗赏析 ◆全诗作者构思唐军的活动哪三幅画面 白天,敌军压境,守军严阵以待; 黄昏,激战后的惨烈; 中夜,奇袭敌营。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用典等 · 炼 字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 描写手法:正面、侧面、动静、虚实、感官角度、 视觉位置角度等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古诗赏析的方法 等 古诗赏析 1.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写景又叙事,写敌我两军的态势。 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 急形势。“黑云”形容敌军的来势汹汹。“甲 光 ” 一词与“黑云”相对,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雄 姿英发。 古诗赏析 “压”“摧”两个动词,把敌军人马众多, 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 守军将士处 境艰难、我方城池摇摇欲坠等等,淋漓尽致地揭 示出来。写城内的守军,借 日 光金光来显示守军的威严和高 昂士气。未及开战,便觉杀气 腾腾,奇妙无比。 (画面描绘)黑云翻滚之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