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16851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5-02-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787734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2课,明朝,建立,清军,入关,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潮起潮落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程标准:了解明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措施 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郑和之权———明朝政治制度 探究:宦官郑和为何能代表明朝七下西洋? 1351年,元朝红巾军起义爆发。 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南京),国号大明。 同年,明军攻陷大都,元朝灭亡。 一、郑和之权———明朝政治制度 1.建政权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 祖训首章》 (胡惟庸)独相数岁,生杀黜陟罚,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 ———《明史 胡惟庸传》 皇帝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中书省 (丞相) 百僚未起朕先起, 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丈五犹披被。 ———朱元璋 据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件事。 思考:明太祖废宰相的原因? 根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2.废宰相 压力倍增,行政效率低 思考:废宰相制带来的影响? 一、郑和之权———明朝政治制度 直因:胡惟庸专权 加强皇权 (1)明成祖时内阁正式设立内阁(2)内阁概况: 3.设内阁 一、郑和之权———明朝政治制度 内阁 设置原因 机构性质 具体职能 权力发展 皇帝工作压力成倍增加 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 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票拟),皇帝再批红。 明中后期,权力很大(张居正)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钱穆《国史新论》 思考:内阁首辅等于汉唐的宰相吗? 票拟 批红 内阁并非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权利来源于皇帝,是皇权强化的工具。 魏忠贤“九千岁” 明世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皆自永乐间始。 —张廷玉《明史·宦官传序》 天启年间,极受宠信,奉为“九千岁”,以致“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后崇祯登基,打击阉党,魏忠贤畏罪自杀,尸体肢解,头悬于河间府。 宦官专权 一、郑和之权———明朝政治制度 明代宦官专权本质上是君主专制强化的结果 在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也预示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郑和之行———明朝中外交往 探究:郑和下西洋对明朝的影响? 郑和宝船与其他参照物尺寸对比示意图 郑和大号宝船 故宫太和殿 郑和二千料宝船 哥伦布航海时的旗舰 (郑和下西洋)航线之长、航程之远、持续时间之久,在当时世界上无人可以与之比肩……他的船队规模之大,船舶字巨,航海技术之精良,在当时世界上是无出其右 。 ———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有哪些? 国力强盛 技术进步 统治者支持 越南 泰国 印尼 马来西亚 印度 非洲 阿拉伯 思考1: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明史·郑和传》 宣扬国威 二、郑和之行———明朝中外交往 所有来中国朝贡的国家中,只有朝鲜贡来的东西可能比得到的赏赐多,而其他所有朝贡的国家,得到的赏赐远远大于带来的贡品。一次朝贡中,得到“500%甚至600%的利润回报是不足为奇的。 ———朝仓弘教《世界海关和关税史》整理 历史上郑和下西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 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 ———习近平 二、郑和之行———明朝的中外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