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60174

2025届广东省东莞市七校联考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2-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1181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期,试题,历史,月月,2025届,广东省
  • cover
东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校联考试题 高三历史 命题人:吴为敏 审题人:高三备课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据学者研究,禹在整个治理洪水的过程中,治水范围遍及豫东、鲁西、淮北、河北等广大区域,参与的氏族、部族众多,著名的有涂山氏、皋陶氏、伯益氏、横革氏、直成氏、共工之从孙四岳等,因此文献说“执玉帛者万国”。这可用于说明,大禹治水() A.根源于统治疆域扩大 B.得益于集权政治发展 C.归功于部族矛盾缓和 D.有利于强化民族认同 2.《盐铁论》记载,西汉“吴、越之竹,隋、唐之材,不可胜用,而曹、卫、梁、宋,采棺转尸;江、湖之鱼,莱、黄之鲐,不可胜食,而邹、鲁、周、韩,藜藿蔬食”。这一记载说明,当时( ) A.市场管理逐步规范化 B.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C.手工业区域分工明显 D.各地物产流通范围有限 3.如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后期的历史叙述。对此解读准确的是,唐后期( ) 白居易《重赋》 租庸者,谷帛而已······(今)国家定两税(指户税和地税),本意在爱人。厥初防其淫,明教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旧唐书·宪宗传》 元和六年(811年),注意维护宣官神策中尉之权,但拒绝接受处州刺史进贡的助军钱绢,并颁布抚恤百姓德音以革弊立防。 《南郊赦文》 唐文宗(809-840年)(时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文宗领诏令)天下除二税外,不得辄有科配,其擅加杂榷率,一切宜停。 A.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B.政府重视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C.政治斗争加剧农民起义 D.土地兼并盛行威胁租庸调制 4.元朝中央政府在边疆地区积极修建孔庙,兴办学校。至正七年(1347年),诸暨人杨维桢说甘肃已由西戎地变为“冠带之区”,云南中庆路(今昆明市)民众“兴于礼让而修其孝悌忠信”。这反映出元朝() A.边疆治理成效突出 B.儒家思想居于主导地位 C.文化重心发生转移 D.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 5.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赋役合并、计亩征银”的一条鞭法。对此时人评价道:“今科差于地者,不过曰计地而差,则地多之富家无可逃。然此务本之人也,与其使富商大贾逐末者得便,宁使务本者稍宽,不犹愈(较好)乎?”该观点认为,一条鞭法() A.导致抑本务末的作用 B.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 C.加速社会结构的解体 D.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6.明清江南的小农场主和小作坊主每天都不可避免地要卷入商业活动,例如购买生产资料、出售产品、计算成本与利润、订立合同与契约、换算货币(钱、银),以及进行雇工、借贷、典当、交租、纳税乃至商务诉讼等活动。而进行这些活动,都需要起码的读、写、算能力。材料意在说明明清时期( ) A.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B.新式教育适应时代发展 C.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D.经济发展推动实用教育 7.鸦片战争结束后,英文期刊《中国丛报》刊载文章展现通商口岸的史地知识。《天津条约》签订之后,来华西人依约深入内陆地区。沙俄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侵入黑龙江以南的东北地区之后,英文杂志《中国评论》特别关注了清朝入关前后的历史及其民族政策与对俄关系。这些活动() A.激发了国人的办报热情 B.促使中国融入到世界 C.推动了西学进一步传播 D.为殖民扩张提供服务 8.晚清时期,面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先后出现夷务(师夷制夷)、洋务(运动)、时务(清末新政)三个关键词语的演变。这实际呈现了() A.中学为体的发展历程 B.“化西为中”的制度与文化变迁 C.步履艰难的新政困境 D.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深化过程 9.如图是民国初年《新闻报》刊登的一幅名为“再造民国之最要着”的漫画。画面中是一个写有“中华民国五年七月再造”的三足大鼎,鼎足分别写有“立法”“行政”“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