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二) 高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 I卷(共60分)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2分) 1.1841年初冬,习惯铳炮齐鸣之后短兵相接的清军在广州城外一触即溃,兵勇连英军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便倒地了,“夷船”几百步外轰开营垒,几无可挡之物。这反映出的实质是 A.西方对亚洲地区的殖民侵略 B.中英之间军事差距明显 C.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 D.清朝统治阶层封闭愚味 2.1843年《虎门条约》规定,“英国人在中国只受英国法律和英国法庭的约束。”这一规定,在清政府的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理夷人,是方便省事的办法。这反映了 A.清政府的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B.闭关锁国的政策逐渐遭到抛弃 C.清廷努力走出天朝上国幻梦 D.中国的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 3.下图为近代某运动的形势图。该运动 A.缘于洋教与当地民众的冲突 B.引起了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化 C.冲破了封建秩序和思想束缚 D.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 4.为了适应列强的要求,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该衙门独立于六部之外,是一个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务的新式行政机构。这一机构的建立 总理衙门 A.体现了清政府积极主动求变革 B.有利于推动中国缓慢融入世界 C.导致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形成了“开眼看世界”的思潮 5.有学者指出,此战之前中国的发展和实力,都让中国人自信这场战争稳操胜券。在过去三十几年中,中国利用国家力量不仅在经济总量上重回亚洲第一,而且中国的军事实力经过发展和改造,告别了冷兵器,进入了海洋时代。这场战争应该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略的主要方式。下列各项内容最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恩准英国人民······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等五处港口” B.“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 C.“中国民人,概不准在(使馆)界内居住” D.“应准······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 7.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下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研究专题 论文数量(篇) 甲 722 614 丙 287 丁 96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8.清廷于1900年6月21日发布对外宣战诏书,但南方督抚拒不承认。6月26日,在南方督抚的授意下,上海道台与各国领事举行议谈,双方均承认“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 这一事件导致 A.列强侵华方式出现变化 B.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C.清政府统治根基的动摇 D.清政府的统治得到了加强 9.下图为发表于1908年的漫画《世界进步之比较》。画面由远及近依次是三种不同的交通工具:电车、蒸汽机车和独轮推车。电车风驰电掣,蒸汽机车满载而行,近处的独轮推车上,坐着的一人手持黄龙旗,悠闲自在,另一个人正奋力地推车,似乎在追赶前面的电车和火车。作者意在 A.讽刺清廷腐败无能 B.展示洋务运动成果 C.期待清末新政成效 D.证明中国开始落后 10.辛亥革命前期,以陈天华、秋瑾为代表的一批革命党人,以白话文为战斗武器,借助报刊、宣传册等新兴媒介,大力宣扬革命、民权思想。这些白话文书报散布于全国各地,在新军士兵、青年学生等群体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下列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B.革命舆论冲击了清王朝统治 C.清末近代化探索开始深化 D.文学革命在晚清时全面展开 11.1913-1921年,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上海华商纱厂的数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