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74267

2024—2025学年度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2-0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3次 大小:2876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4,第一,答案,试题,历史,考试
  • cover
高一历史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至春秋时期,史籍中常有“国人皆咎公”以说(悦)于国人”“国人不欲,故出(驱逐)其君“盟国人于毫社”“国人助之”等记载。这表明该时期 A.宗法分封制逐渐崩溃 B.民本思想成 社会主流 C.君主的权力受到制约 D.“国人”的经济实力强大 2.汉武帝时,刺史巡察郡国以“六条问事”考查郡县长吏。第一条是诏问“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另外五条分别是打击地方豪强“侵渔百姓,聚敛为奸”、“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等行为。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在于: A.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B.限制土地兼并,削弱豪强势力 C.阻止农民破产,增加政府收入 D.防范官员腐败,稳定社会秩序 3.唐代宗大历二年(767)五月,下了“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毁拆”的诏令。唐德宗贞元四年(788)二月,再次下诏:“京城内庄宅使界诸街坊墙,有破坏,宜令取两税钱和雇工匠修筑”。这从侧面反映了 A.市民与政府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B.城市市政建设工程破坏相当普遍 C.坊市制度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 D.资本主义萌芽大量存在 4.儒学讲究“圣人境界”或“圣人气象”,宋明理学以“平淡自摄“无欲故静”的境界取代了先秦儒学“知其不可而为之”“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气象。由此可知,宋明理学() A.融合了佛道两家的主张 B.强调坚持人格的独立性 C.开始注重人 自身修养 D.追求脱离世俗的自由观 5.雍正朝,有记录的(皇帝)引见文官数量共计5750名,这些官员去向如表。表中信息表明雍正朝引见文官去向统计表 项目 单向任职 双向任职 京官 地方官 由地方官到京官 由京官到地方官 多次双向流动 人数 374 4346 171 780 59 A.皇帝重视地方治理 B.京官文化素质更高 C.官员流动性较缺乏 D.注重官员基层经历 6.张老师为《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宗教密码:三教相激”、“文化密码:时代意气”、“交流密码:异域同天”。下列史实属于第三个学习活动的是() A.道教提出贵儒、尊道的主张 B.顾恺之主张“以形写神” C.僧一行测算地球子午线长度 D.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 7.下图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其设置目的是() A 分割丞相权力 B.提高文官政治地位 C.加强中央集权 D.完善中央决策机制 8.下表为明代财政收入表。此表可用于研究() 年份 米麦(万石) 布(万 匹) 绢(万 匹) 宝钞(万 锭) 银(万 两) 1430 3979 205 94.1 7388.9 32.9 1552 2659 13.3 32.0 2414.4 2433 1621 2780 12.9 20.6 8.1 755.2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白银货币化趋势加强 D.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9.北宋时期,地主“甲年所收租课,乙年出粜收索”;自耕农和佃户“一谷始熟,腰镰未解,而日输于市焉”。这表明() A.农产品的商品化 B.农业技术发展 C.土地兼并严重 D.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10.“凡二十五家中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总要用之有节,以备兵荒”。此材料应出自()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瀛寰志略》 11.《资治通鉴》记载:“玄宗之末,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至是,(杨)炎建议作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由此可知,唐朝的赋税改革() A.有效缓解了贫民的赋税负担 B.利于缓和社会阶级矛盾 C.推动了社会关系平等化发展 D.冲击了宗法氏族的特权 12.玉带板的制作始于唐,是当时官场礼服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