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知道什么是力,知道力的单位. 2.知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 3.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原理,知道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 使用方法. 4.初步了解弹性势能. 1.探究力的现象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到“力”,例如,常说的力气、能力、 智力、想象力、生命力、凝聚力、劳动力、压力等.“力” 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在物理学中,力有特定的 物理含义. 图示 说明 施力物 体 作用形 式 受力物 体 现象 探究 _____ 推土机推土 推土机 推 土 _____ 渔民拉起渔 网 渔民 拉 渔网 图示 说明 施力物 体 作用形 式 受力物 体 现象 探究 _____ 运动员举起 杠铃 运动员 举 杠铃 _____ 小朋友向下 压跷跷板 小朋友 压 跷跷板 _____ 磁铁相互排 斥 一个磁 铁 排斥 另一个 磁铁 图示 说明 施力物 体 作用形 式 受力物 体 现象 探究 _____ 磁铁相互吸 引 一个磁 铁 吸引 另一个 磁铁 归纳 总结 物理学中,将物体对物体的推、拉、举、压、排 斥、吸引等作用称之为力 2.力的概念 物理学中,把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为力,用字母
表示.力 的作用总是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加力的物体,叫作施 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到力的物体,叫作受力物体. 教材深挖 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力不能脱离物 体而独立存在 有力的作用时,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 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一定成对出 现). 没有相互接触 的物体之间也 会产生力的作 用 例如,没有接触的两个磁体之间会产生 力,它们相互排斥或相互吸引;带电的 橡胶棒与纸屑不接触,但橡胶棒能吸引 纸屑. 相互接触的物 体不一定产生 力的作用 例如,水平地面上靠墙放置的篮球,虽 然墙与篮球相互接触,但它们之间没有 挤压作用,这时它们之间就没有力产生. 典例1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而不是另外的物体施加的 C.没有接触的物体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D.无生命的物体不可能是施力物体 [解析]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当物体间有力的作用时, 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A正确,B错误;物体间不 接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如磁体把附近的铁钉吸引过来, 磁体没有接触铁钉,却对铁钉产生了力的作用,C错误; 无生命的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如带电的橡胶棒可 以吸引纸屑,D错误. 典例2 “吃鱼不如取鱼乐”,钓到大 鱼时,钓鱼竿形如弯弓.使鱼竿弯曲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 C A.鱼 B.地球 C.渔线 D.钓鱼的人 [解析] 大鱼拖拉渔线的过程中,与鱼竿相互接触的物体 是系在鱼竿上的渔线,因此对鱼竿施力的物体是渔线. 1.物体的形变 (1)物体形状的改变叫作形变.如图所示,气球、塑料尺、 弹簧等受到力的作用后发生形变. 手压气球 手压塑料尺 手拉弹簧 (2)如果形变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那么该 物体所发生的这种形变叫作弹性形变. 2.对形变的理解 (1)任何物体受力时都会发生形变,只是有时形变比较 明显,可以观察到,有时形变极其微小,不容易观察到. 例如,桌面上放一本书,会使桌面发生形变,但因为形 变非常小,很难观察到. (2)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力越大,物体的弹性形变就 越大.例如,用手轻轻按压自行车轮胎,几乎观察不到轮 胎发生形变,用较大的力按压轮胎,能观察到轮胎发生 明显形变. 3.弹力 (1)上图中,手施加力使气球、塑料尺、弹簧发生形变, 同时会感到它们对手也有力的作用.这是因为它们在发生 弹性形变时,会力图恢复原来的形状,从而对手产生力 的作用.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力,我们把形变物体力图恢 复原状,而对另一个物体产生的力叫作弹力. (2)弹力的种类 弹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我们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 推力、拉力等,都属于弹力. 教材深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