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17380

第五单元第1课 走近非遗 教案 2024—2025学年湘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4-19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165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4,第五,七年级,美术,初中,美版
  • cover
课题:《走近非遗》 年级:七年级 单元:第五单元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是属于“综合·探索”领域,强调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在《走近非遗》中,可以融入历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非遗。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并树立保护非遗的意识和责任感。非遗作为我们文化基石的一部分,承载着民族的起源、历史和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因此,该教材的学习不仅是对古老传统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美术知识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的阶段,他们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逐渐增强。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创作能力、欣赏探究能力和分析表现作品的能力。因此,在《走近非遗》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能力,引导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探索非遗的世界。 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艺术表现: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必要性,掌握欣赏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和技巧。 3、创意实践:利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设计非遗图案,创作一件作品。 4、文化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传承意识,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和尊重。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欣赏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意义,并激发他们的传承意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 学具准备:纸/布、手工刻刀、剪刀、雕刻垫板、铅笔、针线。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引入新课 通过观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师:在进入课题之前,老师想请大家看一个视频,看完后请你告诉老师:视频中哪些传统艺术形式?(播放视频) 生:昆曲、剪纸、中国书法篆刻和榫卯。 师:xx同学观察得真仔细,掌声送给你!现在老师的问题又来啦!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非遗》了解了解。 环节一:非遗定义与分类 师:非遗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表演艺术、传统体育和游艺等。其分类有:口头传统和表达,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等。(结合图片解说) 环节二:典型非遗技艺展示 师:同学们,我们初步了解了什么是非遗,下面让我们继续走进典型非遗,来一场视觉的盛宴,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吧!请观看大屏幕。(依次出示图片) 师:好,这场视觉的盛宴就先到这,现在请你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民间美术、民间手工技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剪纸,皮影。 师:你的知识面真广,老师给你一个赞!同学们,生活处处有非遗,在中华民族悠长的历史岁月中,在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林林总总的非遗项目涉及并展示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环节三:走近非遗的途径 师:我们怎样更深入的去了解非遗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非遗博物馆,参观非遗展览,体验非遗项目和参与非遗活动吧! 环节四:实践、展示环节 1.设计非遗图案,用纸或布创作一幅作品。(如:刺绣、剪纸) 2.展示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 课堂讨论(非遗意义与保护) 师:同学们,通过亲自动手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我想大家对非遗都有不一样的见解吧?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非遗意义与保护,以及怎样传承非遗? 小组代表1:我们组认为非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平时应多开展非遗文化教育。 小组代表2:我们组认为非遗文化是历史的真实见证,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