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吾说语文 唐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后世称李昌谷。其诗作想象奇特,色彩浓艳,语言瑰丽奇峭,被后人誉为“诗鬼”,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 深入探究 唐代中期,各地藩镇拥兵自重,不服从朝廷。于是朝廷派兵讨伐,亦不能制止。河北诸镇为祸尤烈。河北易水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祖孙三代拥兵割据39年之长。 李贺 创作背景 李贺 诗文诵读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sài yān zhī xié 李贺 理解诗意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敌军攻城的气势如黑云翻涌而来,城墙仿佛将要坍塌;(守城将士的)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肃杀的秋色里,将士们在军中号角声中冲锋陷阵,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援军半卷着红旗靠近易水,夜寒霜重,鼓声低沉,难以擂响。为了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视,(将士们)手携宝剑奋勇杀敌,视死如归。 1、这首诗描绘了战争场景,请根据诗歌内容找出故事的季节、时间、地点以及简要归纳作战的经过。 季节: 时间:地点: 经过: 秋天 向日、夜紫(傍晚)、霜重(半夜) 塞上、易水 黑云压城 甲光向日 (兵临城下) (严阵以待) 半卷红旗 (夜袭敌营) 李贺 深入探究 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李贺 深入探究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压”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情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听觉和视觉描写 渲染战争的残酷和战场的悲壮气氛 李贺 深入探究 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从什么感官角度进行描写 有何作用 “半卷红旗”写援军乘夜奔袭之状,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临易水”既点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壮怀激烈的豪情:誓死报效君王 “霜重鼓寒”更显战斗的艰难与气氛的悲壮。 李贺 深入探究 4.“半卷”二字有何深刻含义 “临易水”、“霜重鼓寒”有何作用 用典、直抒胸臆、借代,用燕昭王黄金台上延揽天下贤士的典故,表现将士们的誓死报国之情,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李贺 深入探究 5.“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李贺 诗歌主旨 这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抒情诗,通过描绘悲壮的战斗场面,高度赞扬了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 李贺 随堂练习 (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 (2)《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两句,画龙点睛,抒写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心愿。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残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 (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官军出其不意夜袭敌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