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一、教学设计理念 (一)教学立意 感悟全民族觉醒过程,铭记与传承民族精神。 (二)课标要求 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单元上承“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下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分为两个专题,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第23课和第24课构成了第一个专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方位、全民族的抗战,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是这一专题的主要线索。 2.初高中教材对比 与初中教材相比,考虑高中教材与初中教学内容的联系与区别。初中历史教材对于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的侵华史实和抗战过程记述较为具体,还补充了一些细节。高中历史教材重在讲述面对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的大局意识,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各种努力,以揭示历史的内在逻辑,培养学生理性认识历史的能力和素养。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于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的侵华史实进行过较为全面的学习,具备了一些基本的认识,这为学习本课打下了一定基础。但是高中历史重在学习面对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逐步觉醒,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局部抗战走向全面抗战,学生对日本动侵华战争的原因缺乏理性认识,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缺乏联系地分析和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历史思维能力。在认识日军罪行方面,还需要加大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力度。在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方面,还缺乏对民族精神广度和深度的认同和传承能力。因此本课将抓住学生的最近需求,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素养的内在要求出发,以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五)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深度挖掘九一八事变的经济根源,认识人民群众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2.时空观念:通过对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华民族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进程的学习,用时间轴和地图渗透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通过对地图史料、报纸史料以及地方史、儿童史、宗教史、民族史等多种史料的解读,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史料价值的能力。 4.历史解释:通过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的深度学习,培养学生解释历史核心概念“全民族觉醒”,通过对《义勇军进行曲》两个版本的探讨,让学生在借鉴已有历史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对现代民族国家凝聚力的自己的历史解释,。 5.家国情怀:通过全民族觉醒过程学习,升华家国情怀,将历史学习所得与自身发展结合起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史事的学习,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的形成,认识 全民族觉醒的表现与特点。 难点:通过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方针,倡导和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学习,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七)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视频教学法、问题探究法。 学法指导 唯物史观的运用方法、运用时间轴的方法、历史地图的解读方法、分析史料价值的方法。 二、教学设计过程 导入 情境一:个人生活经历:教师98年抗洪到2020年抗疫情的体验,感受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情境二:文献材料:日本对华持续侵略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设计意图】 1.教师现实经历易形成学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将个人经历和生活经验纳入课程资源,有利于践行新课程“生活即学习”的理念。 2.通过文献材料迅速导入课程主题。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宏观思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