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多不同,聚焦看格局 ———《乡土中国》之“乡土社会的伦常格局”专题 1.通过勾画圈点、梳理关键句,理解关键概念,分析内在联系,把握两章内容的逻辑思路。 2.通过综合运用精读、略读和浏览等方法,把握本书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整本书的效率。 3.通过联系社会背景,理解相关内容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 通过联系社会背景,理解相关内容的学术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 学习难点 准确理解关键概念“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的内涵。 课前要求同学们阅读《乡土中国》第四、五两章内容,费孝通先生在第四章提出的“差序格局”概念,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对世界社会学理论的最大贡献。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高校社会学研究 生入门考卷中最常见的名词解释是“差序 格局”。这是因为中国社会学教授和学者 们认为,《乡土中国》中的这一术语是中 国社会学对世界社会学理论的最大贡献。” ———郑也夫《评<乡土中国>与费孝通》 下面请两组同学分享小组合作的思维导图,让我们一起快速温故课前阅读的内容。 示例: 1.第五章《差序格局》思维导图 2.第六章《维系着私人的道德》思维导图 下面让我们从一个“为父报仇”的血案说起,来理解“差序格局”和“维系着私人的道德”这两个核心概念。 记录在《新唐书·孝友》中有这样一件事:武则天统治时期,在天子脚下的一家驿站发生了一起谋杀案,死者为当朝御史大夫赵师韫,凶手为驿站的“服务生”徐元庆。徐元庆为何要谋杀赵师韫呢?原来他是为父复仇,徐元庆之父徐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元庆改名换姓在驿站作仆役,伺机报仇。,这件事成为爆炸性新闻,被记录在史书之中,并且引来了跨越百年的论争。当时的陈子昂写了一篇《复仇议》,建议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按照刑律处死徐元庆,然后在他的墓前立碑表彰,赞颂他的美好节操和一片孝心。大百年之后的柳宗元写了一篇《驳复仇议》,指出陈子昂的观点自相矛盾。 ▼活动一:辨析概念,探究道德维系之要义 1.一桩“血亲复仇案”,激起百年论战。为何徐元庆复仇的行为成为载入史册的义举?请你结合“差序格局”和“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补充: 不复仇,非子也。———《春秋公羊传》 父之仇,弗与共戴天。———《礼记》 明确:因为他的行为符合“孝” (孝———道德要素———道德观念———差序格局) 2.请你根据自己勾画的关键词进行归纳、整理“差序格局”这一核心概念内涵,自主讨论,相互交流。 示例: (1)“差”是指上下等级有所差别。(十伦里的十对并列性词语都有高低等级的差别。) (2)“序”是指远近次序有所不同。(父子、远近、亲疏这几对并列性词语主要差别在于远近。) (3)“格局”是社会结构的一种,指的是人际关系网格。 明确:差序格局里指一种以自己为中心,并像波纹一样向外推出的,和自己发生亲属、地缘等社会关系的那种有亲疏、远近之别的,并能够伸放收缩的中国社会结构的格局。 3.作者提出西方“团体格局”对照解释“差序格局”。请比较两者不同。 明确:团体格局是指一种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界限分明的团体,并在团体中讲究人人平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和宪法观念(即团体不能抹杀个人)的西洋社会结构的格局。 差序格局:自己中心、波纹外推、亲疏远近、伸放收缩 团体格局:界限分明、平等人人、宪法观念、不抹个人 4.这些相关概念来能解释“血亲复仇”成为孝义之举的原因吗? 讨论明确:按中国乡土社会一般规律,徐元庆的道德观念里是以自己为中心的,父为血亲,距离很近;国法和赵师韫的距离远:在父亲和国法之间,道德要求他“孝”。所以徐元庆做到利用生命去维护这种“孝道”,符合孝的道德要素,因而被认可。 5.当时正值武则天初登帝位,欲施恩天下,彰显仁德。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