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看》教案 课题 我看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1.能够有 感情地朗诵诗歌,能读准字音,准确停顿,培养学生阅读新诗的兴趣。2.独立阅读品味诗歌,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作的艺术魅力。3.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4.初步尝试诗歌创作,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情。 重点 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加深对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难点 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本诗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课堂导入:在九叶诗人中,最为深刻地体现出40年代新诗现代性探求的,无疑是穆旦。他的诗歌以深邃的内涵、饱满的激情以及娴熟的技艺,将新诗的审美品质推向了新的高度,在他身上汉语的表现力和穿透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呈现。穆旦给人感受最深的不光是他的诗,还有他在逃避不了的坎坷命运中的奋斗,或者说是他面对命运的不同常人的选择。有时人的命运是不可选择的,个人的命运也无法把握,但是他可以选择人生的 态度。今天我们来学习穆旦的一首诗:《我看》。在这首诗中能够体会到自身感情的自然强烈化,或者说生命潜在本能的能动发扬。二、作家作品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曾用笔名梁真,与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镛)为 同族的叔伯兄弟,皆属“良”字辈。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 一人。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受到政治迫害,调图书馆工作。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穆旦于20世纪40年代 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诗歌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三、课文预习检查与交流1.读准字音查良铮(zhā liáng zhēng) 枉然( wǎng ) 飘逸( yì ) 摇曳( yè ) 翅翼( yì ) 红晕( yùn ) 凝望( níng ) 忧戚( qī ) 2.准确理解词义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枉然:白白地。飘逸:漂浮,飘散。流盼: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坦荡:宽广平坦;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丰润:(肌肤等)丰满滋润。沉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摇曳:摇荡,晃动。 引出课题内容让学生了解作家作品 讲授新课 一、听朗读,注意字音;注意节奏;注意感情。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 绿潮;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O,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O!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去吧,去吧,O 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O,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1938年6月初读感知1.提问:诗人是在怎样的特定时间来看描写所见之景,抒发所感之情。明确:在春天的一个黄昏,看到春天特有的景,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量。2.问题设置:再读诗歌,围绕题目找出诗中的意象和所展现的意境。意象有:春风、青草、绿潮、飞鸟、晴空、流云、大地展现的意境:向晚的春风悄悄地吹过丰润的草地,荡起一片片绿潮,飞鸟在深远的晴空中静静的平展翅翼飞翔,天空中的白云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红晕无意的流动 。3.提问:诗歌中与“我”、“你”及“他”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