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24611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 鹊桥仙》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5-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378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 鹊桥仙,教学设计,统编
  • cover
同心而离居 相思最动人 ———《涉江采芙蓉 鹊桥仙》 【教材分析】 《涉江采芙蓉》《鹊桥仙》是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中的两首诗词,两首诗词作者不同、写作的时代不同、运用的技巧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抒发爱情、表达离别之思。《涉江采芙蓉》抒发的是游子思妇的离情之苦;《鹊桥仙》借鹊桥相会的传说,抒发相爱却不能相守的青年男女的相思之苦,歌颂忠贞不渝的爱情。两首诗词所抒的情感却又有所不同:《涉江采芙蓉》于游子思妇的深情对望之中,表达同心离居的忧愁,以对写的手法来说尽忧愁无奈的爱情之苦;《鹊桥仙》于牛郎织女的悲欢离合之中,表达分隔两地的坚贞,以对比的手法来道破忠贞不渝的爱情之理。基于这一点,联系当下青少年的对爱情的看法,将教学设计定位于通过对比阅读,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学情分析】 学生是认知过程中的主体,全方位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课堂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课授课的对象是普通高中高一年级的学生,高一学生已具备古典诗歌学习的基础,理解诗歌的大意不难。学生已初步具备整合与探究的能力,也具有阅读诗歌的兴趣与热情,但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作个性化解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就此作些探讨,所以在诗歌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从单一转向多视角,体会诗歌丰富立体的幽微情意。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单元内容解读】 高中语文必修(上、下册)以及选择性必修(上、中册)都安排有“古诗词诵读”栏目,各收有古诗词4首,一共收16首。这些内容主要提供课外诵读,但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的古诗词,是新课标“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不可或缺的学习内容,本单元精选《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四篇诗词,这些诗词表现出不同时期的作者们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世界,通过组织落实诵读活动,更好地学习本单元作家作品,进一步增强高中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提升文化品位,传承文化基因。 【单元学习目标】 1.借助反复诵读、知人论世、合作研讨等方法来研读诗歌,把握诗歌内涵,体察作者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理解作者的精神境界,提升综合审美鉴赏力。 2.通过诗词积累、梳理与整合、感受诗词的意境之美,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而诗意地运用语言文字,有效地进行课堂沟通与交流。 3.认识诗词的当代价值,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4.深入学习诗歌内涵,感受作者高尚的人文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意识到个人情爱与家国重任的紧密关系,培养中学生做一个爱国爱家爱他人的具有大爱情怀的人。 【本课时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两首诗词,抓住关键诗句,赏析两首诗词抒发情感的异同。 2.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两首诗词抒发感情所用的典型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知人论世,体会两首诗中的“小情”和“大爱”,联系当下实际,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反复诵读两首诗歌,赏析这两首诗歌抒发情感的异同。 2.探究两首诗抒发感情所用的典型艺术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难点:知人论世,领悟两首诗中的“小情”和“大爱”,联系当下实际,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与价值观。 【评价任务】 1.通过学生诵读展示,能说出两首诗词抒发情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学生知识表格内容展示,能分析两首诗词抒发感情所用的典型艺术手法及其达效果,评价目标2。 3.通过展示学生写作“寄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与价值观,评价目标3。 【课时安排】1课时 【设计思路】 《涉江采芙蓉》《鹊桥仙》都是抒写分隔两地的离别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