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25669

第七单元《故都的秋》《我与地坛》群文阅读课件(共2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53601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七,PPT,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赏景 体境 品情 《故都的秋》《我与地坛》群文阅读 同一座城 不同的情味 作者原因 郁达夫,3岁丧父,幼年生活困难,青年时代,十年客居日本的生活,又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他的自传体小说《沉沦》表现出了浓郁的抑郁、孤僻的个性特征。 时代原因 1921年9月到1933年3月,作者曾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运动,进行进步文学创作。由于连年混战,作者居无定所,颠沛流离。1933年4月,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作者从上海移居杭州,隐居山水,思想苦闷,创作枯竭。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捐给需要的患者。 北京印象: 情境导入 《我与地坛》 《故都的秋》 阅读篇目 小组任务一 在课文中寻找美景,讨论作者取景特色,单数组在《故都的秋》中找,双数组在《我与地坛》中找。 课文 景物 画面 取景特色 故都的秋 我与地坛 破屋、蓝天、驯鸽、槐花、牵牛花、秋草、蝉声、秋雨、秋枣,都市闲人 门壁、高墙、玉砌雕栏、古柏、野草荒藤;蜂儿、蚂蚁、瓢虫、露珠、草叶;夕阳、雨燕、脚印、草木与泥土的气息 小院秋色 槐花落蕊 蝉鸣残声 秋雨话凉 秋枣胜景 主要选取自然界的秋景 选取地坛公园四季、不同时间的景物 学生合作讨论 沧桑印记 荒园生机 四时印象 取景生活化、接地气 取景方面,既有宏大处,也有微小处 特有的第一视角 小组任务二 品味景物特点———品味两位作者感受 合作讨论 四个小组每组各选取两篇文章描写的一、二幅画面,并且运用圈点批注法,赏析画面里的景物描写。 品景物之形、声、色、态 品作者感受 任务二 展示讨论成果 品味景物特点———品味两位作者感受 . 小院秋色 合作讨论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品味小院秋色图 衰败 沧桑感 状态:清爽 以声音衬托静谧 清静,悠闲 残破 冷色:冷清、落寞、悲凉 形态:表现秋天的萧索、孤寂 描写的景物清幽、萧瑟,透露出作者悠闲中的孤寂、落寞。 浓厚的个人感受 描写人物活动 抒发个人感受 讨论成果展示 故都的秋 01 秋院静观图 02 秋槐落蕊图 03 秋蝉残鸣图 04 秋雨话凉图 05 秋日胜果图 学习任务二:披沙捡金,细赏秋韵 秋院静观图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