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立自愿书人×××,情由当年家中困难,今将少女××自愿包与招工员×××名下带到上海纱厂工作。凭中言明,包得大洋三十元整,以三年满期,此款按每年三月间付洋十元。自进厂之后,听凭招工员教训,不得有违。倘有走失拐带,天年不测,均归出笔人承认,与招工员无涉,如有头痛伤风,归招工员负责。三年期内,该女工添补衣服,归招工员承认。倘有停工,如数照补。期限×年×月×日满工,满工后,当报招工员数月。恐后无凭,立此承认。” 卖身契 假如你…… 导入 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 学习点面结合的写法,分析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和根源。 通过赏析语句,体会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深刻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本质。 理解本文的现实价值,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作者简介 及 写作背景 任务一 其实,20年代后期,我就着手收集包身工素材了,到了1936年才完成,前后历时达十年之久。1927年开始,我做过一段时间的工会工作,认识了一些在纱厂工作的朋友和做工人运动的同志,从他们口中,我了解了包身工制度和他们的遭遇,我觉得非把这个地狱揭开不可。为了看到包身工们早出晚归的上下班的生活,我足足打了两个月的“夜工”,每天车夜三来钟起身,走十几里路到包身工们上班的杨树浦,混身于其中。这两个月,我比较详细地观察到了包身工们非人的生活。 我本想写篇小说的,调查结束后,觉得小说不足以反映包身工的境遇,所以,我就把调查到的材料,不带虚构,如实地写成了《包身工》。 (节选自《夏衍谈《包身工》》,《新闻通讯》1995年第3期) 背景介绍: 夏衍(1900-1995),浙江杭州人,剧作家。原名沈乃熙,字端轩,笔名沈端先。 1920年留学日本。1927年回国后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参加组织艺术剧社,筹建左联、左翼剧联,主编过《艺术》《沙仑》等刊物,为左翼文艺运动主要领导者之一。1932年任明星电影公司编剧顾问,后任左翼电影小组组长。1934年起创作话剧,有剧本《赛金花》《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和报告文学《包身工》。 作者介绍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它是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特写,速写等的总称。 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 基本特征有三:真实性、典型性、文学性。 文体知识 Cultural And Stylistic Knowledge 报告文学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 《包身工》属于第三种,写问题。 包身工———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 被贩卖的多是女孩子由承办人送到工厂做工,无人身自由,所得工资全部归承办人所有,在这种形式下做工的人也称包身工。 包身工 包身工是旧中国工厂中实行的一种定期卖身的雇佣制度。 这种制度首先实行于日商在华的纱厂,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残酷的奴役制度。 包身工一般多为农村来的女童工,她们是由包老板买回来的,一般只有十二、三岁到十五、六岁,包身期限一般是三年。 包老板常为流氓地痞,与厂家、工头(拿摩温)及农村恶霸勾结。他们到农村或灾区去诱骗农民,将他们的未成年儿女骗去城中当工,并迫使他们或保人接受极少的包身费,订立包身契约。 写作背景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侵略、各种黑暗势力残酷压迫下日益破产。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有大量无法生存的农村姑娘被“带工”老板诱骗走,到上海的日本纱厂做包身工。包身工完全丧失了人身自由,被当作“机器”“灌装了的劳动力”,过着人间地狱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