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27019

4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 秋思》课件

日期:2025-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29844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 秋思,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壹 导入新课 古 典 文 学 同学们,昨天我们刚 学了古诗四首的第一首 《观沧海》,请同学们 找找,四首诗中还有一 首写秋景的诗是哪一首 《天净沙 · 秋思》。 导入新课 古 典 文 学 贰 文学常识 古 典 文 学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不同历史时期有不 同的体式,如唐诗、宋词、元曲。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 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剧曲和散曲两部分。 散曲又分为小令和套数。小令在元代又名“叶 儿”,每首可以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阙词, 它有能歌唱的词,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曲牌 表示曲调,另有题目。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 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 文学常识 古 典 文 学 文学常识 古 典 文 学 《天净沙 · 秋思》属于散曲中的小 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 是题目。天净沙是曲牌名,跟词牌名 差不多,用来限定曲子的字数、格律、 音韵等。“秋思”才是题目。跟小令 的内容情感有关。 古 典 文 学 作者简介 叁 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字千里,号东篱, 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 之称。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冷王实甫称为 “元杂剧四大家”。著作有《汉宫秋》《青衫 泪》《荐福碑》《岳阳楼》等。他几乎一生都 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 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 《天净沙 · 秋思》。 作者简介 古 典 文 学 古 典 文 学 朗读入诗 肆 天净沙 · 秋思 元代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朗读诗歌 古 典 文 学 古 典 文 学 整体感知 伍 越调:宫调名,元曲常用曲调之一。 天净沙:曲牌名,又名“塞上秋”,属越调。全曲共五句二十八字。 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昏,傍晚。 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天净沙 ·秋思 元代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重点词语 古 典 文 学 >天色黄昏, 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 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 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 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天净沙 · 秋思 元代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疏通大意 古 典 文 学 主要内容 古 典 文 学 所写之景:枯藤、 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所写之事:秋日黄昏,漂泊异乡的游子行走在 苍凉古道时的所见所感。 古 典 文 学 深入探讨 1. 画面一 :枯藤、老树、昏鸦。 (1)描述画面,从中感受到什么 意象是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 藤蔓枯萎了,树也老的失去了生机,黄昏了,乌鸦昏昏沉沉。 整个画面死气沉沉的,没有生机与活力。 (2)比较“枯藤老树昏鸦”与“青藤碧树欢鸦”,体会形 容词等限制性词语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形容词对句子情感的表达很重要!同样的景物,不同的形容 词,句子的情感大相径庭。 (3)你漂泊在外, 看到此情此景会 怎么样 倍感凄凉。 品味画面 古 典 文 学 品味画面 古 典 文 学 2.画面二:古道、西风、瘦马”。 (1)描述画面,从中感受到什么 在一条长长的破败得没有人烟的古道上, 一匹没精打采的瘦马驮着一 个心情很差的瘦人,更何况还有西风吹来,让人身心俱冷。 (2)换成“新道春风骏马”会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