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27186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件 (共61张PPT)

日期:2024-12-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223639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课,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变化,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20课 社会主义工业化 “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永恒的追问: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斯大林模式 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十 月 革 命 1917 1918 1921 1927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余粮征集制 国有化 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 行政命令 直接过渡 粮食税 租赁制 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 间接过渡 1936 1937 五年计划 农业集体化 计划经济 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 定义:斯大林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后被称为“苏联模式”,也称为“斯大林模式”。 标志: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特征:“斯大林模式”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权力的高度集中。 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生产资料公有制;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权力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斯大林模式 ⑴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到1937年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的历史上,斯大林模式留下的不是失败的记录,而是成功的骄傲。尤其是当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面临大危机的时候,苏联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震惊了西方世界。二战后,它对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恢复经济,初步建立社会化大工业的基础,也起到过积极示范作用,从而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强大的冲击力。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②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③长期僵化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④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 在政治方面,高度集中的党政领导体制;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缺乏民主的监督机制;权力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致使苏联政治僵化。 在思想文化方面,高度集中的文化管理体制导致学术民主的消失。 在国际方面,针对帝国主义搞封锁、反对开放、主张封闭,提倡关起门来搞建设。影响了苏联的发展。 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危害性还在于,斯大林将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模式绝对化和普遍化。 斯大林体制本是特殊国情下的产物,但由于苏联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它的大国沙文主义观念,斯大林体制被神圣化为社会主义唯一的发展模式,更重要的不仅在苏联,在东欧、在中国,它的这种地位都被固化下来。苏联甚至将它看作是是否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标志。 斯大林模式存在的矛盾: 1.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2.公民与政府的矛盾 人性有“私”, 请分析普通公民需要什么样的社会主义? 合理的生活水平、切实的政治权力、尊严 判断改革开放姓“社”姓“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斯大林体制最大问题在于忽视普通民众的需求 请思考:如果说20—40年代,苏联的首要国情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