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27258

第4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共1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日期:2025-04-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18771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6
上册,七年级,语文,统编,学年,2024-2025
  • cover
(课件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1 标题解说 左迁: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3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诗风雄奇豪放,想象奇特,语言流畅;音律和谐多变。名篇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 《静夜思》等。有《李太白集》。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2 背景简介 4 朗读诗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5 整体感知 (1)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2)大意 杨花落尽,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6 小组讨论 (1)首句以描写 “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运用了什么修辞?抒发了什么情感? 子归的故事 “子规啼”有“子规啼血”的典故。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相传,古代有一位蜀国的国王杜宇,很爱他的百姓。死后,他的灵魂变为一只杜鹃鸟。每年春季,杜鹃鸟飞来唤醒老百姓“快快布谷! 快快布谷!”嘴巴啼得流出了血,滴滴鲜血洒在地上,竟然不断扩大慢慢的染红了整片山坡,花吸收了之后就变成了杜鹃花。这就是成语“子规啼血”的来历。在春夏之际,杜鹃鸟会彻夜不停地啼鸣,它那凄凉哀怨的悲啼,常激起人们的多种情思,加上杜鹃的口腔上皮和舌头都是红色的,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因而引出许多关于“杜鹃啼血”、“啼血深怨”的传说。 6 合作研讨 (1)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景物:杨花、子规鸟 作用:杨花落尽,子规啼叫,一是取其季节意义,点明暮春时节;二是取其形象意义,给读者以画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 6 合作研讨 (1)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景物:杨花、子归鸟 作用:杨花落尽,子归啼叫,既点明暮春时节,又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渲染了悲凉气氛,烘托诗人内心的忧伤、痛苦,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6 合作学习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了什么修辞?抒发了什么情感?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月亮人格化,让明月捎去对朋友的牵挂,表现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同情、担忧和关切之情。 课堂小结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好友被贬官的深切同情和担忧,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之情。 (情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