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濠梁之辩 鸱(chī)得腐鼠 运斤成风 知人论世 濮水垂钓 庄周梦蝶 鼓盆而歌 “鸱之腐鼠”源自《庄子·秋水》中的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中,鸱(一种猛禽)得到一只腐烂的老鼠,当鹓鶵(一种高贵的鸟)从它身边飞过时,鸱担心鹓鶵会抢走它的腐鼠,因此发出了警告声。在这里,“鸱”比喻那些庸俗、目光短浅的人,而“腐鼠”则代表了那些他们视为珍宝但实际上卑贱、不值得追求的事物。整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对微不足道或有害事物的过度重视和保护。 楚国郢人在鼻尖抹了一层白粉,让一个名叫石的巧匠用斤(古代伐木的工具)把粉削去,石便挥动斤呼呼生风,削掉了白粉,郢人的鼻子却毫无损伤(见于《庄子·徐无鬼》),后来用“运斤成风”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 敲着瓦缶唱歌,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的悲哀。 学习目标 了解庄子及其作品《南华经》。 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鉴赏《庄子》借助寓言增强说理趣味性的写作方法,理解文中表达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曾做过宋国蒙地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人。 知人论世 庄周的文章,想象奇特丰富,善于运用寓言和比喻,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情致旷达,给人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具有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常对黑暗现实有所揭露和抨击,具有一些积极意义。 主要作品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的《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了解庄子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庄子面对死亡的安然(生死观) 庄子快要死了,他的弟子们要好好厚葬自己的老师。 庄子制止了他们:我以天地做棺椁,日月做连璧,星辰做珠玉,万物当作我的殉葬品,给我陪葬的东西难道还不够珍贵丰厚吗?何必要再破费钱财去添置其它的殉葬品!弟子们回答说:我们担心乌鸦、老鹰之类的东西啄食先生。庄子:在天上被乌鸦、老鹰啄食,在地下被蚂蚁吃,你们从乌鸦老鹰嘴里抢食,然后交给蚂蚁们,这是何其偏心啊。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小故事,大道理———寓言 经济的发展给文人学士提供了物质保证,社会变革则为他们提供了社会实践的论题。大批文人墨客议论社会局面,阐述政治理想,畅谈人生追求。惠子“五石之瓠”和庄子“不龟手之药”的辩论就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真实写照。 时代背景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彼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正在形成。 惠子其人 惠子,姓惠,名施,战国中期宋国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做过梁惠王的相。 惠子是合纵抗秦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作为合纵的组织人,他在当时各个国家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惠施本是庄子的朋友,为先秦名家代表,但本篇及以下许多篇章中所写惠施与庄子的故事多为寓言性质,并不真正反映惠施的思想。 惠施 约前390—前317 五石之瓠 解读课题 本文节选自《庄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