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31515

第1课 消息二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课件(共2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74381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八年级,语文,统编,学年,2024-2025,PPT
  • cover
(课件网) 消息二则 毛泽东 你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国内外的时事?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及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相继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在长江以北歼灭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主力。国民党反动统治虽然已经面临总崩溃的局面,却一面展开“和平攻势”,玩弄和谈骗局,争取喘息时间, 背景链接 文体知识 新闻:又称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简明的语言,及时报道最近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消息 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 从广义上来讲 专指消息,是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进行的及时客观的报道。 从狭义上来讲 文体知识 新闻:又称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及时报道最近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真实性 时效性强 准确性 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三个 特点 文体知识 新闻六要素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何故 如何 新闻结构五部分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文体知识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和结语 常利用多种形式。分为:主标、引标、副标三种。 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解释消息的核心内容。 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没有明显标志。 我三十万大军 胜利南渡长江 读文章知内容 默读文本,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把握课文。 1 时间 1949年4月20日 地点 长江前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事件 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3 2 1 标题 我三十万大军 胜利南渡长江 主体 导语 背景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4 读文章知内容 在文中标出本文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 1 结语 渡江作战于……诸城进击中。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的命令。 研文章知特点 1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是新闻的电头 交代了 通讯社名称 发电地点 发电时间 研文章知特点 电头的作用 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著名通讯社名称 新华社(中国) 塔斯社(俄罗斯) 美联社(美国) 共同社(日本) 路透社(法国) 研文章知特点 2 这篇消息报道的是一场大战,只用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何?请说出自己的感觉。作者为什么不详细写渡江战斗的情景? 本文不足二百字,却简而不陋,是大手笔,堪称经典。对于渡江和战斗的情景,作者没有详细描写,只是几笔勾勒,粗线条地介绍了渡江的时间、地点及事件的结局。 因为敌人“军无斗志,纷纷溃———,在三十万大军面前简 直不堪一击,所以也不值得去详细介绍。 研文章知特点 3 体会“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这句话中的“已”和“大约”的妙处。 “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大约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 “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去掉则变成了确切数字,不够严谨。 研文章知特点 4 从文中找出写我军和敌军的词句,体会其中表现的作者感情。 词 句 对象 情感 我军 敌军 英勇;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 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国民党反动派的不堪一击,流露出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 主旨归纳 这则消息报道了人民解放军胜利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