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背诵课文;结合注释翻译文意。 2.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品味文中排比的修辞手法,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新课导入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做了一个“水煮青蛙”的实验。在实验一开始,科学家在40摄氏度的水里放入青蛙,青蛙受不了突然的高温立即跳出水面,成功逃生;科学家又把青蛙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缓慢加热,结果青蛙因为开始时的水温太舒适忘了逃生,等水温过高时,青蛙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最后被煮死在热水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ɡ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舜发于 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兴起,指被任用 选拔,任用 田地 捣土用的杵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集市 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召为相,百里奚从集市中被赎出而用为大夫。 故天将降大任于 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 体肤,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使……经受饥饿之苦 使……痛苦 使……劳累 所以 责任, 担子 代词, 这些。 意志 肌肤 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加他的才干。 违背 财资 缺乏 增加。曾,同“增” 扰乱 用来......的办法 使……惊动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常常犯错误。 同“横”,梗塞,不顺。 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征验、 表现 显露、流露 了解、明白 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指在国内 匹敌、相当 同“弼”,辅佐 指在国外 (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就往往容易灭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个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作者的目的是什么?这六个句子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人物 共同点 作者的目的 作用 舜 傅说 胶鬲 管仲 孙叔敖 百里奚 出身卑微,历经苦难磨练,最终被提拔任用,有所作为。 告诉我们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有所作为的道理。(逆境出人才) 作用:运用举例论证,以排比句式列举了六位古代的贤者在困境忧患中崛起的事例,为下文的论证结论提供了事实论据。 “是人”是指什么人?划线句子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是人:指上文所列举的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大业的人。划线句子在这里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故”连接论据和论点。将前面六个人物的事例归纳出后面的普遍意义的结论。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