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同步教学 历史选择性必修2 第11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改善及问题。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认识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唯物史观】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的重大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史料实证】认识城市化带给人们居住条件的完善和便利,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分析近代以来城市化的进程的特点,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认识城市化的利与弊,感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 教学难点:近代以来城市化的进程的原因与特点。 时空坐标及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比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情景创设法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相结合。 教学设计: 1.本课为第四单元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离我们最近的一种居住环境的变化形式,也体现了人类居住环境的改变,至今我们依然处在这样的进程中。本课教学内容共有四个子目,分别是“城市化的演进”“居住条件的改善”“基础设施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四个子目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近代以来的城市化。 2.高二的学生已经完成了中外通史课程的学习,对工业革命、城市化有一定的认识。初步具备历史、地理学科思维,但由于学生社会经验有限,在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方面还存在欠缺。高二学生应在分析史料的基础上,探究近代以来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并立足现实,关注中国未来的城市发展道路。 3.通过地图、图表和文字材料,了解劳动工具的日益改进不断改变着人们的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情景导入: 上面的两幅图片是农村城镇化的两种成功模式。中国是集中建设,政府主导; 瑞士是小村镇模式,相对分散,个性化。 因国情不同各国走出了不同的城镇化道路,那么中国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怎样避免西方国家的问题曾经出现的城镇化问题,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呢? 这是我们应该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一、城市化的演进 (一)城市化概述: 1.涵义: 也称城镇化,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农村向城市不断转移以及城市空间不断扩大的过程。 (1)狭义上:是指农业人口不断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2)广义上:是指社会经济变化过程,包括农业人口非农业化、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展,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城市社会、经济、技术变革进入乡村的过程。 2.历史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世界城市化兴起(1730—1851年); (2)欧洲和北美发达国家基本实现城市化(1851—1950年); (3)世界广大国家向城市化迈进(1950—1990年)。 3.主要标志: (1)城市人口增加;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问题思考:你如何认识城市化? 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具体表现: (1)地理学: 城市化是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人口学: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 (3)社会学: 城市化是由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 (二)世界的城市化进程 1.背景: 材料一 六十年至八十年以前,英国和其他任何国家一样,城市很小,只有很少而且简单的工业,人口稀疏而且多半是农业人口。现在它和其他任何国家都不一样了:有居民达250万人的首都,有巨大的工厂城市,有向全世界供给产品而且几乎全部都是用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