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客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知人论世。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领会诗歌内容。 2.分析意象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生平,知人论世;分析意象与情感之间的关系;领会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 杜甫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作被后人尊称为“诗史”,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杜甫的诗歌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日本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约1400余首被保留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 杜甫的一生可以分为几个重要时期: 1.读书游历时期 (712年-745年):在这个时期,杜甫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他的现存诗作中,这个时期的作品相对较少,但已经展现出了他的文学才华。 2.困守长安时期 (746年-755年):杜甫在长安的生活并不顺利,虽然仕途失意,生活贫困,但这段经历让他更深入地了解了社会底层的生活,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陷安史叛军中、为官时期 (756年-759年):这段时间,杜甫亲身经历了国家的动荡和个人的困境,他的爱国精神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深刻思想的诗作。 4.漂泊西南时期 (759年以后):杜甫的生活充满了波折,他曾在成都居住,并在严武幕中任职,晚年携家出蜀,最终在大历五年(770年)逝世。 杜甫的诗歌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表达力强。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杜甫被后世称为“诗圣”,他的诗歌和人生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二、写作背景: 据黄鹤《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补遗》,此诗是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天,诗人漂泊西南时期,在成都草堂所作,当时杜甫五十岁。杜甫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在诗人久经离乱,安居草堂后不久,客人崔明府来访,诗人心情高兴,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成都秀美的风物景色更使得草堂生活充满了生活乐趣。这期间作者留下许多文字记录生活中美好温馨的点滴,如: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 杜甫在题后自注说:“喜崔明府相过。”明府,汉魏以来对地方官员的敬称,唐以后多用以专指县令。上元二年春意盎然的一天,友人崔县令登门拜访,诗人喜出望外,于是写下这首欢快明丽的《客至》。 ①“喜”:表明喜悦之情。 ②“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 ③“相”:偏指一方,“我”。 ④“过”:即探望、相访。 ⑤相过:即探望、相访我。 三、诵读感知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七言诗划分节奏:2221/2212 客 至 shè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sūnpēi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2、结合注释,再读诗歌,读懂诗意,理清思路。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 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离集市太远晚餐中没有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客人肯不肯与邻翁相对而饮?若肯的话,我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一起喝尽残酒。 四、小组合作探究 完成下列表格 意象 特征 情感 手法 首联 春水、群鸥、我 水波浩渺、成群结队、形单影只 悠闲惬意、与世无争、孤独寂寥 寓情于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