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苏轼 孟子三章 富贵不能淫 1、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2、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 3、理解“大丈夫”的内涵,体会走正道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 《孟子》是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分,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南宋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为“四书” 《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论辩,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其中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于作品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张仪,魏国人,秦惠王封张仪为相。但在魏王面前,他又用巧言利舌,说动魏王,并且获得极大信任,直至被任用为相。 最终,靠出卖自己的祖国来追求和实现个人的价值! 公孙衍,原是秦国宰相,深得秦惠王的信任和器重,帮助秦国攻魏,并收复河西,但是由于公孙衍没有经受诱惑被魏王收买,之后张仪将公孙衍排挤出了秦国,无奈只能转而投向魏国,但是不久又呆不下去只能投靠韩国,其一生仕途就这样兜兜转转。 反方辩手 景春:纵横家 处事方式:凭借辩才给君王出谋划策,朝秦暮楚,反复无常。他们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迎合君王的喜好。 公孙衍、张仪———纵横家的倡导者 只图自己的功名富贵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 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 大丈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 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 大丈夫。” yǎn xī guàn rǔ yín 整体感知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这 代词,指成年男子 能够 译文:孟子说:“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准则。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动词,到 通假字,同“汝”,意思是你。 恭敬 结构助词,的 你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义’。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叫做大丈夫!” 动词做了名词,住所 实现 遵从 叫做,称为 动词使动用法,使……迷惑/改变/屈服 二、助读(目标:疏通文意 积累字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