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5讲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时空坐标 国民党 共产党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江西瑞金 开始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甘肃会宁会师 宁汉合流 济南惨案 皇姑屯事件 张学良改旗易帜 南昌起义 汉口会议 秋收起义 工农武装割据 “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九一八事变 华北事变 围剿红军 “攘外必先安内” 遵义会议 红军长征 西安事变 七七事变 1927 1931 1928 1930 1934 1935 1936 1937 ▏←日本:局部侵华(1931.9--1937.6)→▏ (一)政治上:实行国民党专制统治。 1、1927年秋,“宁汉合流”,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一、国民政府前期的内政外交(1927~1937年) 宁汉合流 宁汉合流是指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合组。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另立南京国民政府,造成宁汉分裂。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消除了宁汉双方在反共问题上的分歧,使宁汉合流成为可能。7月24日,汪精卫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并同意迁都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进行改组,并发表宁汉合作宣言,宣布国民党完成统一。 2、国民党于1928年通过《训政纲领》和《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实行训政,实质仍是国民党专制统治。 1927年4月18日,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建立 1927年初迁到武汉, 武汉国民政府 1927年秋宁汉合流,南京国民政府 1932年 孙中山建立民国的程序: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 孙中山把建立民国的程序分为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宪政时期三个时期。 主张在军政时期施行军法,实行军事统治,既以兵力统一全国,又训练人民接受三民主义; 主张在训政时期施行约法,由政府派出经过训练、考试合格的人员,到各县筹备地方自治,并对人民进行运用民权和承担义务的训练; 主张在宪政时期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宪法颁布后,即“还政于民”,举行全国大选。民选政府成立,就是建国大功告成 1928年,蒋介石打出“以党治国”的旗号,宣布“统一军政”“实施训政” 以党救国 以党治国 以民治国 (1)、对苏联:敌对,停止对苏贸易,驱逐苏联侨民,宣布与苏断交。 (3)、对英美:依附,发起改订新约运动(1927年开始),缓和国内反帝情绪。(选必1第16课) 主要围绕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问题 (2)、对日本: 变化,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逐步转向抗日 3、外交上,反苏亲帝 4.选官(选必1第6课): 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 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公务员选任由考试院负责; 1929年公布《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但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等现象无法禁绝 一、国民政府前期的内政外交(1927~1937年) 一、国民政府前期的内政外交(1927~1937年) (二)军事上: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 1、时间:1928年。 2、概况:日本制造“济南惨案”;张作霖决定退回东北;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张作霖;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3)结果:国民党形势上统一了全国 。 东北易帜 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东北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此举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国民政府基本完成“形式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 思考:为什么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①新军阀半独立 ②国民政府内部派系明争暗斗 ③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④存在着大量的帝国主义势力 发展 状况 迅速萧条 19世纪 六七十年代 产生 初步发展 开始兴起 1895 短暂春天 甲午战后 民国初年 一战期间 沉重打击 较快发展 陷入困境 重获新生 1912 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