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43773

23《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121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 cover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衍、冠),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重点词语(诚、冠、命、戒、由)解释,理解文章内容。 3.反复朗读,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反复朗读,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等。 教学过程 同学们: 我们班准备召开一次“读经典,涵养品格”的语文阅读活动,有同学向我推荐了孟子的经典之作《富贵不能淫》。今天我们将走进《富贵不能淫》,来领略大丈夫的风采和魅力,以经典涵养来大丈夫品格!下面,让我们开启经典阅读之旅: 学习任务一:读经典,思大丈夫之义 1.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朗读是经典学习的重要方面,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读音,自由朗读课文。 ①哪位同学来展示你的朗读? 学生展示朗读(读音有误之处,教师及时更正) ②本节课有几个重点词语读音,请标记在你的书上。 衍:yǎn 冠:guàn 女:rǔ ③我们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学生齐读全文。 学习任务二:明经典,感大丈夫之形 1.除朗读外,读懂文章内容也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方面。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合作,读懂文章语句。对于解决不了的句子和词语做好记录,之后进行“举疑--答疑”。 小组代表举出字词“疑问”之处,其他组同学进行“答疑”。(举疑—答疑) 2.师:刚才我们进行了翻译的举疑—答疑,究竟同学们掌握的怎样呢?我们来看几个词语和句子。 解释下列词语和句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大丈夫: 教师点拨: 夫字的篆书为图片,由图片(成人)和图片(发簪)组成,表示行冠礼后,头上插上发簪的男子。“周制以八寸爲尺,十尺爲丈。人長八尺,故曰丈夫”《说文解字》。丈夫,古义: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 文章中的大丈夫指:立于天地之间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顶天立地的男子。 3.理解文意,学生再次读。 我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次齐读全文。 4.教师加入感情,做示范引领读。 同学们读的声音洪亮、语速适中,老师也听得激情澎湃,老师也想读一读,大家想不想听啊? 教师做示范读 师:老师的朗读与同学们的朗读有什么不同呢? 生:富有情感。 师:对,情感是朗读的重要因素,下面让我们走入文本,把握文章内容和情感。 学习任务三:悟经典,观大丈夫之本 《富贵不能淫》作为孟子的经典之作,文章围绕着何为“大丈夫”进行了论述,让我们深入探究: 1.景春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大丈夫呢? 生: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教师点拨:景春用反问句(反问:加强语气,强调所要表达的意思)和“诚”字,认为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而且公孙衍、张仪是纵横家, 纵横家:战国时期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他们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走于各国之间,取得高官厚禄,甚至“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景春看到了他们的叱咤风云,认为他们是真正的大丈夫,流露出敬仰和羡慕之情。 (教师指导学生以羡慕的语气读“景春曰--天下熄”)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孟子是如何看待公孙衍、张仪的呢? 学生找到相关语段,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师:孟子连用两个反问句,表达了对景春观点的否定,其实也是对公孙衍、张仪的否定。孟子为什么否认二人为大丈夫呢?我们来看一则材料:(教师补充相关资料) “苏秦锥刺骨时说,‘哪有游说人主不能得到金玉锦绣,不能取卿相之尊的道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