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43930

12词四首 渔家傲 秋思导学案(无答案)

日期:2024-12-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4次 大小:302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四首,渔家,秋思,导学案,答案
  • cover
渔家傲 秋思导学案 单元 第六单元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目标确定依据 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和使用语言的习惯。 学习目标 1. 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2. 知道诗词是通过描写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的。3. 品味赏析诗句。 内容分析 全词写景抒情完美结合,将爱国情怀、思乡之苦和建功立业的渴望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苍凉悲壮的情调。并将视野扩展到塞下孤城、千嶂万壑,着墨于军旅生活,与盛唐边塞诗相近,以悲景苍莽的意境体现出崇高的壮美感,风格苍凉悲壮,开宋代苏辛豪放词派的先声,在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重难点 1 知道诗词是通过描写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的。2. 品味赏析诗句。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范仲淹,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仁宗时,担任右司谏。景祐五年(1038年),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乱中,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协助平定叛乱。庆历三年(1043年)与韩琦等人兴起“庆历新政”,历时仅一年。因遭反对,被贬为地方官,晚年知杭州,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于徐州。【背景简介】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完狂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文化知识】1.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文,指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古代传说,秋季雁南飞避寒,到衡阳即止。衡阳:今湖南省地名,旧城南有回雁峰,即因此得名。2.燕然未勒:是指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据《后汉书》记载,汉和帝永元元年(89),东汉的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勒,在碑上刻字记功。这个典故道出了词人守边御敌,不胜不归的决心。这两句是本词的名句。3.羌:古代西部少数民族,“五胡”之一。笛本出于羌中,故称“羌管”。 学法指导 古诗词学习方法指导:1.读题目2.读作者(知人论诗、知世论诗)3.读注释或注序4.读原文(写什么景,抒什么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文二、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注音塞( ) 嶂( ) 浊 ( ) 燕( ) 羌( )2.了解作者范仲淹,字_____,世称“范文正公”,_____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 》,知道他具有_____ ,_____ 的政治抱负。这首词中,渔家傲是_____名,秋思是词的_____。3.读懂诗歌,理解大意(学生概述,组内指正)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三、.品读全词(一)读诗歌1、(自由读一遍) 提出有质疑的地方,大家一起解决(看看注释 处理好字音 节奏 感情)2、个人表现读 (生品评:)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