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琵琶行 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 授课老师**** 琵琶行 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 授课老师**** 课堂导入 用心倾听,感受曲中的情感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让他们共享高山流水情;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是音乐,让他们再次演绎了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是音乐将一些素不相识的人联系在了一起。为什么音乐会让素不相识的人产生共鸣呢?今天我们进入白居易的《琵琶行》。 课堂导入 素养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分析人物的动作、语言,理解其情感并体味情感变化。 3.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分析诗人和琵琶女人物形象。 4.了解中唐时代歌女的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情况,认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继承发展中国古典诗歌“言志”的传统。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和醉吟先生。祖籍太原,曾祖迁至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一、作者简介 一、作者简介———夙慧早现,读书不懈 「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夙慧早现,读书不懈。出生六、七月时,乳母抱至屏风前,就能默识「之」、「无」二字。五、六岁开始学习写诗,九岁已识声韵。白居易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唐德宗贞元三年,十六岁时,从江南来到长安,携所作诗文,谒见当时名士顾况。顾况一见诗卷上的名字「居易」二字,便开玩笑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及至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一首,中间有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才感叹道:「道得个语,居即易矣。」顾况便到处替白居易宣扬,白居易一时声名大振。 一、作者简介———口舌成疮、手肘生胝 二十岁时,白居易悄然离开长安,到徐州去,住在族兄家中,发愤读书,「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白居易与元九书)。 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七九八年),白居易开始投入科考。贞元十六年进士及第,此时他二十七岁,在十七位同榜进士中最年轻,曾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同时登科授职的还有元稹,后来成为白居易的终身好友。 一、作者简介———德宗贞元十六年中进士 此时期之前的白居易不但大胆进谏,而且写了不少切中时弊,有高度社会意义的诗歌。过了几年,他再被任为「太子左赞善大夫」,陪太子读书,照规定是不能过问朝政的。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认为此事是国耻,主张严缉凶手。然而当时的宰相认为白居易并非谏官,却在谏官之前上书言事,是越职行事;同时有厌恶白居易的人诽谤道: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遂以此为由贬为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贬谪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以「兼济」为志,希望能做对国家人民有益的贡献;自此之后,他的行事渐渐转向「独善其身」。 一、作者简介———江州司马 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五十三岁的白居易调任苏州刺史。此时,他仍念念不忘人民的痛苦,但又感到「公私颇多事,衰惫殊少欢」。这年九月,辞官回洛阳。文宗对已经名重一时的白居易很仰慕,征拜为秘书监。次年,升为刑部侍郎,这时白居易俨然成为诗坛「祭酒」。五十八岁时,称病免官。白居易老年才得一子,但三岁即告夭折,同年,挚友元稹也去世了,这些对白居易都是相当沉重的打击。之后,他「交游一半在僧中」,只有寄情于 诗酒、山水之间,遍游洛阳名胜,以寄托胸怀。 一、作者简介———晚年居洛阳 白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