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45225

【语文优课PPT】第12课《拿来主义》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4-12-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572519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语文,优课,PPT,12课,拿来主义,课件
    (课件网) 拿来 主义 第12课 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 上册 授课老师 **** 拿来 主义 第12课 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 上册 授课老师 **** 教学目标 理清思路,把握文意,明确“拿来主义”的含意。 揣摩文中的重点词句,领悟本文犀利、幽默的语言风格。 掌握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及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常见的论证方法。 思考“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正确、客观地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1 2 3 4 一、导入 毛泽东曾说:文化思想阵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今天我们依旧面临着文化冲击与抉择。“如何做”早在上世纪鲁迅先生就告诉了我们答案,直到今天依然适用。 二、知人论世 鲁迅(1881— 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是他1918 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二、知人论世 《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杂文数量极多,题材广泛,形象鲜明,论辩犀利,文风多变。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以追忆儿时往事为主,平易晓畅,风趣生动。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鲁迅的小说取材于当时病态的现实社会,旨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1921 年创作的中篇小说《阿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小说集 散文、散文诗集 杂文集 对事物 或现象的系统看法或主张。 题目“拿来主义”是本文的论题。针对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鲁迅提出了“拿来主义”。 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 三、解题 用手将某物从较远的地方搬到较近的地方。 散文的一个分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直接而迅速地反应社会事变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它以短小精悍、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论时事不留面子 , 砭锢弊常取类型” 鲁迅杂文特点 三、解题———拓展知识 杂文: 四、写作背景 一味“送去”,出卖民族文化遗产 否定传统“全盘西化” “尊孔读经”,掀起复古思潮 左翼文艺队伍思想混乱,或反对继承旧文化,或反对吸收外 发生了恐怖,盲目排外 不断“抛给”,不断“送来” 第一部分(1-4) 揭露批判“送去主义”,树立自己的观点。 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内容及做法。 实行“拿来主义”对创新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五、文章脉络梳理 第二部分(5-9) 第三部分(10) 1、为何“拿来”? 2、怎么“拿来”? 3、“拿来”如何? 表现 实质 危害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自己不去, 别人也不许来 送古董、送古画、送活人 鸦片、废枪炮 排外 媚外 倾销 枪炮打开大门, 什么都是送去主义 子孙讨一点残羹冷炙 清醒的青年恐惧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 五、文章脉络梳理 1、为何“拿来”? 否定 破 立 作者对这几种主义都持什么态度? 精读:闭关主义 特点 反映出的心态 作者态度 原文 概括 闭关主义 自己不去, 别人也不许来 自我封闭,拒绝外来的一切 盲目自大 历史证明了这一主义的问题。 六、研读———第一部分 1、视频了解 2、完善表格 特点 反映出的心态 作者态度 原文 概括 送去主义 送古董、活人,自诩丰富、大度。会使子孙拿不出东西 盲目自大,一味输出,会使国力衰微。 被打败之后的“自大” 没有根据“礼尚往来”的仪节。应该“拿来” 精读:送去主义 六、研读———第一部分 特点 反映出的心态 作者态度 原文 概括 送来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