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考复习 记叙文阅读理解 记叙文阅读 人称的作用 目录 学习目标 1.理解记叙文人称的概念。 2. 体会不同人称的表达效果,掌握人称的作用。 3. 对考点进行全方位解读,达到考试中熟练解答,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何为记叙人称 人称,在现代汉语中叫人称代词。 记叙文中的人称是指文章作者叙述时的观察点和立足点,也就是叙述一个人、一件事或描写一个景点时,是以作者自己的角度来写,还是以他人的角度来写的问题。不同人称的使用,在文章中有不同的作用。 人称概念 (1)第一人称代词有:我,我们。 (2)第二人称代词有:你、你们。 (3)第三人称代词有:“她”、“他”、“它”、“它们”、“他们”、“她们”、“先生”,或者直呼其名 人称的类型 1.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郑愁予《错误》 2.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3.阿刁总把自己打扮的像男孩子一样/可比格桑还顽强 。 4.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章《断桥》 6.尔安敢轻吾射! 第一人称 第三人称 第三人称 第二人称 第二人称 正确审题,明确考点 1、文章使用了什么人称?作用是什么? 2、文章先用第三人称,最后改用第二人称,简要分析原因。 3、文章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文中能把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一人称)改成其他人称吗?为什么? 5.从某段起,对XX的指代由“它”变成了“她”(由“你”变成了“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6、“他”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关键词: 人称/作用 人称的作用 问:文段画横线的句子属于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第一人称 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叙述经历、所见、所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以亲身阅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的写法。 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大多作者本人;小说中的“我”大多不是作者本人,只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 “我”在文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阅读时要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 依据“我”在事件叙述时地位的轻重,常常表现为: A、我是见证人。 如《羚羊木雕》中的“我”,就是整个事件的见证人。 B、“我”是重要人物。如《故乡》中的“我”。 C、“我”是主人公。如日记、书信、游记、自传体文章中的“我”,还有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某些小说,故事中的“我”。如,鲁迅不是狂人,在《狂人日记》中却用“我”以“狂人”的身份来叙述。 D、“我”是穿针引线的人物。如《最后-课》中的“我”--小弗郎斯 问:文段画横线的句子属于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第一人称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然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唿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问题:本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作用? 《溜索》(节选) 本文用第一人称叙述。①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②“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贯穿全文的线索。③以“我”的胆怯和领队及汉子进行对比,突出他们的勇敢无畏。 今天我们走到了一片荒野。我遇见先后化身村姑、老妇人、老头子的白骨精。她一定想要偷袭 ... ...